苹果:孤独者的伟大颠覆
几年前,中国企业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听说了西方一些跨国公司的发达秘籍: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年来偏执发展的苹果公司至多算是个二三流企业。然而,10年转眼过去了,一直偏执的乔布斯确实颠覆了秘籍的顺序。
今年下半年的数据显示,苹果公司已经销售了8年的iPod增速第一次出现了下降。这是否说明苹果公司的当家产品也会陷入衰退期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对苹果公司来说,从iPod上得到的很重要东西不是销售数量和收入,而是“光圈效应”。iPod培养出的音乐玩家,越来越多地抛弃微软系统的PC,转而消费苹果公司的Mac电脑,而全球数以亿计的iPod拥有者也正是未来iPhone很现实的潜在消费者,
正是基于此,《商业周刊》刊登《苹果:熟了,可以摘了》的文章。2008年11月20日,苹果的股价仅为80.49美元,而52周前,苹果的股价却是202美元。事实上过去一年中,苹果公司的业务不仅没有像股价一样降低了60%,反而大幅增加,很近一个季度的数据显示:苹果iPhone的销量达到500万部,Mac电脑销量也达到了近300万台,对于一个季度收入80亿美元,净利润11亿美元的苹果公司来说,它的股票确实到了该采摘的季节。
2007年6月29日,苹果iPhone手机亮相,今年7月11日,3G版iPhone手机在全球x个国家和地区正式问世,在很近的第三轮发售中,该手机在全球的足迹将增加至73个国家。根据AFB收集iPhone手机的IMEI号码得出结论称,一年多的时间里,两代iPhone的制造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部,其中3G版达到了760万部。苹果公司不会无故生产如此大量的手机,如果按照现在的产销速度,iphone将可能超过ipod的销售量。果真如此的话,苹果注定不仅会颠覆手机世界,还会颠覆包括微软、英特尔在内整个数字世界。
许多人都记得10年前乔布斯重回苹果的那一天。当时的苹果公司一如过去和现在,制造着世界顶尖精品的电脑。然而由于与苹果配套的软硬件少得可怜,它身陷孤立之中。“苹果公司要想生存就得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其他合作伙伴的帮助,也有责任帮助其他伙伴。”这是乔布斯当天说的杨已观点。
为了使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孤傲的乔布斯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在视频会议中邀请死对头比尔·盖茨和他一起登台发言,共同发布双方达成的协议细节:微软公司拿出1.5亿美元作为补偿,换取苹果公司放弃对其进行专利起诉,同时,微软公司承诺将继续推出与Mac电脑兼容的Office常用软件。
今天看来,比尔·盖茨为它的承诺付出了代价。苹果公司的Mac操作系统在11月获得了近两年来的很大月度环比涨幅,该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为8.9%。而IDC的数据显示是9.1%。
9%很可怕吗?是的,这个数字足以颠覆我们熟知的公司“发达”秘籍。自从1980年代微软及英特尔公司的“Wintel”个人电脑标准崛起以来,人们普遍的一个共识就是市场将被那些可以订立技术标准的巨头所主宰,并受益于其他成千上万个竞相在这些标准“平台”上构建产品的企业,这就有如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和英特尔在微处理器领域所形成的垄断地位。换话说,过去20年中,全球几乎100%的IT公司都与这个垄断体系发生着关系。
而今情况变了,仅2006和2007两年中就有超过20万家软件制造商回归苹果旗下,其中既有游戏制造商电子艺界(EA)这样的巨头,也有VMware公司这样快速成长的企业软件供应商。目前苹果电脑的销售仍以3倍增长速度快于PC。
乔布斯没有想过做“盟主”定标准从而一统江湖。它的战略很简单:专注于制造很好的产品,回报自会随之而来。
iPhone作为一个产品,显然从另一角度吸引着其他合作者的加入。AT&T、Google和Salesforce.com公司都不想错过。
显然,乔布斯不仅利用了现有生态系统,并正渐渐成为未来系统运行的动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