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随身图书馆的秘密
一部手机即可建造一座“图书馆”:里面既可有四书五经、四大古典名著,还可有因网络走红的草根小说《盗墓笔记》、冯小刚《非诚勿扰》小说版等,通过网络下载,这座随身携带的“图书馆”不仅能不断扩容,还能非常快捷地进行图书搜索……
谷歌公司日前在让公众广泛地接触图书方面迈出了“看似微小却十分重要”的一步——公布了移动版图书搜索服务,并支持各种智能手机作为一种可行的电子图书平台供读者浏览阅读。
“这些手机版图书经优化处理可在小屏幕上阅读,现已开放超过150万册不受版权保护的美国图书(和超过50万册美国以外的图书)供在手机上浏览。”谷歌图书搜索团队表示。
与此同时,网络零售商亚马逊也宣布,将面向手机用户开放Kindle电子书库,并提供23万部图书的浏览权限,用户不必再购买价格昂贵的Kindle阅读器即可通过手机通览全书。
“毫无疑问,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科技分析师迈克尔·加腾伯格(MichaelGartenberg)表示,尽管图书和报纸是读者的主要阅读平台,但向移动设备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学者和一些研究人员来说,当维基百科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轻轻地滑动手机上的按键,那些被尘封在图书馆书架和古文物研究书店中的珍贵信息如泉水般涌出,上百册书的信息游走于指尖,他们享受到的是一种愉悦。
堪萨斯大学商学院理查德·汉德森(RichardHenderson)是电子阅读的拥趸。他说:“电子书要比纸质书便捷。像我现在专业课程上需要用到历年的《哈佛商业案例》,通过手机搜索购买后即可阅读全书,而纸版的教材邮寄还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此外,电子书籍读起来也比较方便,能随意使用翻译软件查词,还比较环保。”
“我已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在去年的圣诞假期,我用Kindle阅读器看完了整本小说。”美国SAGEPublications出版公司的一位发行商表示,在闲暇之时看电子书是个很享受的过程,“从传统上来说,老一辈的人较喜欢纸质书本的感觉,而后现代的人则更喜欢电子书的这种阅读方式。”
Penguinbooks的一位编辑表示:“我的作品还没有出版之前,我都将我负责的作品下载到阅读器上,而后同出版商通过手机进行来沟通和交流。”此外,他还表示,他们公司给所有编辑配备的阅读器就像是上帝所赐给的“礼物”,“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我每天阅读电子书就像对着电脑屏幕工作一样。”
电子书的升温就像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MP3取代随身听,数字浪潮迅猛地席卷了人们的生活领域。部分学者担心,这种新的搜索以及阅读方式将带给人们一场囫囵吞枣似的阅读文化。
“学生们通过他们的指尖获取大量信息是重要的,但从教育以及学术意义上来说,我担心他们仅仅通过搜索到的关键词来阅读一些简单的信息,而忽略了原文的具体内容,从而引起阅读上的快餐文化。”密苏里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卓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WIEF一位出版商表示:“手中执卷并圈点批注已是人们长期以来养成的一种阅读习惯,我无法想象看书时不在书上做任何标注,这种图书数字化似乎一时还难以撼动传统的阅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