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探寻数字出版掘金点
数字出版,被公认为21世纪出版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中国出版业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数字出版,这一方面来自于数字出版本身所具备的潜力,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国家对数字出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
发展突飞猛进需深入
从2000年电子书这种新兴出版形态在我国萌芽,数字出版产业至今已形成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规模。中国的数字出版在近10年内的发展突飞猛进。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营业规模达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其中,数字报纸(含网络报和手机报)的收入达10亿元,电子图书的收入达2亿元,博客的收入达9.75亿元,在线音乐的收入达1.52亿元,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的收入达150亿元,增幅为65.3%。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出版物的出现更是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畅通的路径。温总理出访选择将电子书库《中华数字书苑》赠给剑桥大学,就是希望通过电子书的海量存储等优势,将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收录进去,让剑桥大学师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不能只是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衡量这份礼物,其背后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方中华对《中华数字书苑》电子书库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他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载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全球范围内接受数字化阅读的人群正日益扩大。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只要充分把握数字化浪潮的机遇,实现产业化发展,数字出版将对中华文明在新时期的传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传统出版物相比,伴随互联网广泛应用而兴起的数字出版物具有在线阅读、即时交流、快捷方便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文化交流的新使者,数字出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用户大容量地聚合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优秀内容,为广大浏览者奉献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王芳曾向媒体表示,数字出版究其根源,还是要有内容上的充分准备,“信息怎么提炼、加工、梳理,是出版社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因为数字出版意味着个性化、交互性、及时性,还有超链接、易检索等”。她认为,数字化出版对出版社整合资源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方中华告诉记者,方正一直关注数字出版,并已经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10亿元。目前,方正阿帕比的电子书产品已被包括牛津大学图书馆、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在内的海外多家图书馆采用。而在赢利方面,经过摸索,方正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按照规划,方正阿帕比正在与运营商进行接洽,预计在今年4月至5月推出电子阅读器,由方正阿帕比提供内容。同时,阿帕比也将大力推广内容网站爱读爱看网(www.idoican.com.cn),提供上百万册的数字内容。此外,数字图书联盟和报纸、期刊联盟等也在快速建立过程中。
国家高度重视成推力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包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内的15家企业已入驻基地。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重庆市政府也将申请与新闻出版总署共建重庆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根据《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末,中国将建设4个-15个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形成10个-20个网络出版强势企业;积极推动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新闻出版业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建设数字出版综合业务平台,提升出版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为应对金融危机,新闻出版总署已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等纳入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将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2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英国时,将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电子书库《中华数字书苑》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剑桥大学。2月中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将购置即时印刷设备,开展即时印刷业务;同时,中国数字出版网开网运作,建设3G内容创新基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09年将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实现数字网络出版的阶段性突破。广东省出版集团也已成立数字出版公司。为了建立一种促进创新、创造、创业的体制机制,让数字出版真正与市场对接,接受市场检验,该集团今年决定将新媒体出版中心与集团总部脱钩,实行公司化运作。在这之前,安徽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安徽分公司合作,全方位打造出手机新媒体业务“移动漫”……这一切都显现出国家对数字出版的高度认可和我国数字出版行业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
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今年将是数字出版产业的转折点。他认为,由于产业模式清晰,不仅服务商将获得很好的发展,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也将获得很好的收入。
产业运营新战场待开辟
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推进内容产业的数字化开发,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构建新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加快出版产业整体格局的转变,通过传统出版产业链与数字出版的整合以及大规模营销来拓展市场,是中国出版业应对金融危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也是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掘金点。
目前全球经济萧条,但电子出版物和相关产品的销售却呈现繁荣之势。发达国家在数字出版方面的运作步伐加快,希望以此摆脱危机困扰,占领新媒体市场。如国外新闻集团、贝塔斯曼集团、爱思唯尔集团、迪斯尼集团等传媒巨擘均以收购、合作等方式向数字出版转型,企鹅集团宣布进军手机阅读市场,亚马逊推出电子阅读设备。欧美相关企业的财务报告显示,部分大型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收益在其总收益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如汤姆森出版集团收入中的69%来自数字出版,培生教育收入中的50%以上来自数字出版及网络相关业务。
在国内,数字出版的市场潜力也被看好。目前我国3G、TD推行力度的加快,将给数字运营厂商带来机遇。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的网民总数成为世界第一,已经超过2.53亿,手机用户达到6.24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都是数字出版物应该定位和满足的。而且,我国的技术提供商与国外同行差距不大,中国数字出版领域的部分技术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中文版式解析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移动数字出版技术等。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虽已形成一定规模,数字出版技术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整体上,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差距。目前我国整个数字出版产业还没有到高速发展的阶段,更多地处于培育阶段。”方中华认为,如何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及早形成规模化发展,是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必须直面的重大命题。
据了解,目前一些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读者体验的关注度以及对技术的运用深度不足,加之在作者版权保护意识、网上支付、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差距,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发挥这个“掘金点”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出版业很大的危机不在“金融”方面,而是在“人才 ”方面。现在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收入主要来自电子书,更多方面的拓展遭遇的很大瓶颈就是“人才”。大家一致认为,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市场。作家出版社副社长扈文建曾经表示,传统的出版产业做数字出版先天不足,出版社可能更欠缺专业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庞大的资金,“这就对传统出版社提出严峻考验,必须具备很强的前瞻性”。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数字出版人才的缺乏,导致我国数字出版要成熟发展,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