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出版“类淘宝”平台构想
2001年以代理天津津科的翰林电子阅读器起家,2004年推出自己的品牌“易博士”,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杨洪,对这个行业可谓感触良多。
市场的爆发点未到的时候,阅读器的需求不振让小企业们的资金难以为继,在市场培育期倒下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金蟾和津科等企业“熬”到现在,依靠的是团购及出口的市场,而今年零售市场的启动,让他们盼到了做大的机会。
就今年而言,包括杨洪在内的行业人士,都认为是电子阅读器发展关键的一年。因为随着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的热卖,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市场,包括出版业也在思考这种终端产品对于产业链条的改变。市场接受程度提高的同时,电子阅读器的需求也在逐渐升温。
对于金蟾来说,由于资金的规模所限,使其不能拿出大量资金推广品牌以及快速扩张。所以杨洪虽是技术出身,但他还是把精力投入到构造公司的商业模式当中,希望以有限的资源撬动更多的力量。
在产品上,金蟾把构成成本很主要的来源——屏幕的供应,交给另外一家公司广州奥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后者自主研发的“赛伦纸”,相比起国内厂家大多从台湾进口的屏,“成本上具有优势”,同时也“具备自己的核心优势”,这是杨洪所看中的。而奥翼在去年也获得软银赛富的500万美元的投资,杨洪与其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如此一来,金蟾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屏幕研发以外的环节。例如软件的研发,金蟾的团队自行研发软件,而产品的生产环节,则外包给香港公司快译通去完成。
不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是其中一方面,在杨洪看来,金蟾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其提出的EPOST资讯运营平台。
简单来说,EPOST是能实现内容到达读者手上的阅读器之间的一套软件系统。如果一家出版社希望自己的书籍能在易博士的阅读器上被读者下载,那金蟾可以为其建立一套独立的EPOST,把数字化后的内容存储在客户自己的服务器上,出版社再自行设定盈利的方式。
亚马逊模式,是将拥有服务器的规模优势发挥到很大程度,把24万册书的内容存储于其“云平台”上。而金蟾出于成本的考虑,只能把这种存储切割成各种小平台,由用户付费经营。这样一来,金蟾能保证自己在投入上节省一笔费用。这可谓初创型企业关于资金使用效率的考虑。
对于小平台的维护和管理,杨洪用了“淘宝开店”的比喻来形容这种模式:各种版权拥有者在金蟾的平台上开设各自属于自己的小店,从而实现用户对用户之间的对接。
这样的直接收益也是可观的。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在美国,数字化每本图书的成本,约1439元人民币(200美元),而现在市场上热卖的kindle阅读器拥有者亚马逊,其将《纽约时报》畅销书和精装新书的kindle版定价为71.9元(9.99美元),差不多每一部书的第一章都可作为样书免费提供。另外,读者还可以以7元(99美分)或14元(1.99美元)的单位月费订阅播客。
也就是说,用户把图书交给方正或者金蟾等技术服务公司进行数字化后,通过这种EPOST平台与读者的手持终端进行,通过订阅来实现收益。
就国内的出版和电子阅读器市场而言,这样的对接尚未成熟,自然无法享受到高额的商业收益。而不同的公司都在摸索各自的商业模式,金蟾作为一个先行先试的参与者,理想既简单也宏大,即希望自己的EPOST系统能像淘宝一样,通过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让数字化的出版变得不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