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的人未必能管人
自己能干,不等于能带领大家一起干。
父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小李,从美国著名学府大众传播专业毕业归国,进入一家著名媒体广告部工作。他从业务员做起,凭借学到的先进营销理念,以及他父母的资源,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和悟性,事业发展得很快。不久,公司委任他为广告部主任,总领广告部的经营工作。可没过多久,虽然广告部的业务员不断增加,业绩却不断下降,小李每天急得焦头烂额,不得不亲自冲锋陷阵,但这样却大大减少了他对部里工作的全面管理,广告部显得群龙无首、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小李的智商无疑是比较高的,年纪轻轻就出国留学,工作中又总能敏锐地嗅到商机,及时收集到业界、客户等各方面的信息,制定完善、可行的营销方案,不断提升业务量。但这样高智商的员工在当了领导以后,却不一定能带领其他人一道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无论是在企业界,还是在机关、学校,这样的现象都很普遍,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高智商的管理者可能会“恃才傲物”。高智商意味着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迅速吸纳新的知识和理念,使其变成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随着成功体验的增加,个体对自己能力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自信,做事时更加雷厉风行。但当这样高智商的人做了管理者以后,很可能不去听别人的意见,认为手下只要执行领导的理念和领导认为对的东西就可以了。以前的生涯中越是成功,他就越自信,也就越把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放在一边。但因为位置的变化,所要处理的事务与以前是不一样的,如果闭目塞听,就必然“行而不远”。
其次,高智商的管理者可能很难做到“延迟满足”。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教授认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知道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放弃,能很好地为了更加长远的重大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小利益。在企业里,有些高智商的管理者如果发现了商机,往往会马上卷入,因为他们特别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胜券在握的感觉,于是,容易忽视一些细碎、不起眼的信息,这种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正是大多数错误决策的根源所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曾用大量的实验,证明了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这种有限理性。而有些高智商的管理者也往往成为冲动和孤注一掷的带头人,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再次,高智商的管理者可能缺乏均衡意识。高智商的人可能会有好的想法,可能发现好的解决办法,并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但正如斯滕伯格教授指出的那样,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否达到这三个方面的有效均衡?只有达到有效均衡,我们才能实现人生中的主要目标,才能成为一个胜任的管理者。科学研究不断表明,任何成功都是个体用创造和实践的能力去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的结果。高智商的管理者应该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所以,光有高智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以往的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开阔的心胸、创造性的探索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智能均衡,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所以,高智商人士在成为管理者以后,要善于听取下属的倾诉、合理的指责、批评。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广泛地收集信息,有效地均衡自己的智力资源,实现真正高效、理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