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民营书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4 月16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希普思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民营书业高峰论坛暨全国民营报刊发行业发展研讨会在京开幕。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谭汶、出版产业发展司副巡视员张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先后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还有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宋英亮、山东星火国际集团副总经理盛世滨、广东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当当网出版物商品部总经理姚丹骞以及来自全国民营书业、出版单位代表120余人。会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辛广伟主持。
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谭汶在致辞中指出,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定位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要“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对于民营书业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有了正式的身份,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是新闻出版总署不断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迈出的重要一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空前繁荣。在此期间,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文化创作、文化生产、文化推广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在机制上灵活的优势,利用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创作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出版产品,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在出版产业中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切实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于民营书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回避。非公有出版工作室一直游离于行业管理体制之外的灰色地带,因而在发展中也产生了买卖书号、一号多用、偷税漏税甚至盗版盗用等弊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带来了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针对这些情况,谭汶副司长对民营书业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作为新的起点,寻找很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二是要立足文化,勇于创新。不要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报刊,要高度重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型业态;三是要牢记责任,回馈社会。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要心存大爱,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社会,要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文化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需要有更多这样的民营书业企业积极回报社会,重塑民营书业企业形象。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副巡视员张亮在致辞中指出,民营书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发展的新兴生产力,而且是重要的出版组成部分。民营出版业过去总是半明半暗,现在应该让它浮出水面,纳入管理。现在国有出版单位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包括中央和地方的书报刊出版单位,绝大多数都要进行转制,会有新的组合以及资产的变动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国有大型集团、大型企业,包括民营书业、文化工作室能够互相展开合作、展开联合、展开重组,共同发展。但是无论怎样改革,有一条原则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要始终确保新闻出版产品的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动摇的。同时张亮也指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连续六年举办的“民营书业论坛”为民营书业、国有出版发行单位及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希望论坛能够持续、更好地发展下去,能够办得更为专业,变成一个民营书业的品牌论坛。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和研究民营书业参与出版的问题。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民营书业全景、焦点、政策与建议》的主题报告。他首先阐述了民营书业的历史、理论和贡献三个方面的问题。民营书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很初的“一主三多一少”,到之后的“三放一联”、“三建一转”、“三取一提”,到现在的“三点一展”,即浮出水面,平台试点,推动联合和发展新兴生产力的过程。对于民营出版的发展理论郝振省认为起码有四个规律在起作用,即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的发展规律、追求超过平均利润率的经济规律、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资本安全与文化意识形态安全的殊途同归的规律。对于民营书业的贡献,他认为从客观考虑主要有四点:即对文化建设的贡献、对生产关系的贡献、对出版生产力的贡献和作为社会建设主体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在报告中,郝振省对一年来民营书业的发展做了全面分析后,指出目前民营书业广为关注的三个层面的焦点问题。在政策层面,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民营文化公司浮出水面成为必然。目前政策正在解决如何加强国有与民营的合作问题以及民营自身的发展通道问题,既使民营书业可以合法出版,也使国有书业免受阵荡。在行业层面,价格与折扣问题是书业目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所在。具体表现是,上游原创、精品出版商与商超供应商之间的定价矛盾,上游出版商与下游批发商之间的折扣冲突,下游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之间的价格冲突,此外整个书业产业与读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企业层面,目前已经成长起来一大批规模上亿的民营企业,但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爬坡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从游击队到正规军,民营企业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要破茧成蝶,为二次创业做准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十六大、十七大的文件对文化体制改革讲得更加明确。2008年初在国务院下发的新闻出版总署新三定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将“对从事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作为总署的新增职责。上月底,在总署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由此可见,民营出版工作室浮出水面,已经是大势所趋。
针对民营书业如何以《指导意见》为契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郝振省给出如下建议:在微观层面,职业教材是民营企业进入教材出版的阶梯;鼓励民营进入专业出版;少儿出版除非有明确定位,不宜轻易涉入;网上书店势不可当,但不要超越利润底线,挫伤行业正常生态;传统书店要在困境中修炼自己,抱团取暖,装备技术,同时要密切关注,跟进数字出版。在宏观层面,作为政府,在理念上要承认民营也是创造主体,要真正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为产业发展服务。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营造良好的发展秩序。《指导意见》需要进一步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切实跟进。作为国有出版单位,要改变观念,树立公正竞争的观念。要探索合作机制,科学嫁接。作为民营企业,要抓住机遇,继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外求合作,内求修炼。
很后,郝振省建议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整个行业要团结起来搞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行业的每个从业者和主管部门才有地位、尊严和话语权。整个行业应该团结在发展的旗帜下,超越官民界限,超越国有民营分界,群策群力,开展良性互动。通过政府创新优化产业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企业家创新提升企业能力和产业格局,达到一种创新繁荣、公平有序的规范发展业态,这既符合出版业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战略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民营书业企业、民营报刊发行企业、文化公司代表,发行协会负责人,国有出版单位、国有书店负责人,研究机构、相关院校专家学者将出席大会,就民营文化工作室的发展通道、国有民营书业如何合作、民营报刊发行业如何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做主题演讲,并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期还将举行“全国民营报刊发行业发展研讨会”与“全国民营书业发展研讨会”两场分论坛,以及三场分组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