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AI助教机>>互联网动态

Google Wave:不只是 E-Mail 2.0

今天在 twitter 上很热门的话题就是这个 Google Wave,目前这个产品还连一个 beta 版都没有,只有在 Google I/O 大会上的一个演示视频放在页面上,长约80分钟。Wave 的出发点是改进已有40年历史的,极为成功的 E-mail 协议,刚看上去也确实像传统的 E-mail,有些地方甚至像 BBS。但如果坚持把演示视频看完,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个极具创新性的产品。

Wave 与 E-mail 相比,其很大的优势应该是在于其实时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如果 Google 的计划能够得到贯彻的话,也能保持 E-mail 协议的开放性。有说法认为实时的网络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并认为 twitter 的实时搜索将对 Google 等搜索引擎构成挑战,但现在看来 Google Wave 已经把“实时”的含义提高到了类似“实时操作系统”的层次,例如这个实时搜索 demo 所展示的。当然这种实时性目前还限于 Wave 内部,比如虽然用户可以做到从 Wave 内更新 bugzilla 的 bug 状态,在 bugzilla 页面上还是要刷新一下才能看到结果,但如果 Wave 协议果然遍布了整个网络,其效果将是非常惊人的,相当于把电视台一档一档录制好的节目全部变成现场直播的真人秀。

可扩展性也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与实时性结合起来后,也能够实现一些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应用。比如演示视频很后的十分钟,感觉是把 Google 某个为人诟病的产品化腐朽为神奇了。Wave 还实现了一些被谈论了很久但是没有产品,或者产品接受度不高的技术,比如分布式评论和实时在线合作,也是通过多样的 extension 实现的。

Wave 对于任何需要远程协作的行业应该都是有用的。想象一下,杂志编辑可以与作者进行即时的沟通;记者可以把照片拖进 Waves,同样的照片立即出现在图片编辑的 Waves 当中,双方可以同时编辑图片的标题;科学家可以实时发布实验结果并立即得到同行的反馈,甚至通过不同数据库读到同一篇论文的读者可以同时让作者看到ta们的评论;看完了一部电影,可以通过追踪它的 wave 看到从豆瓣到 imdb 再到烂番茄上所有人的评论……

当然,顺着这些图景再想下去,会发现 Wave 带来的还不只这些。如果 Waves 的配套技术发展成熟,也许我们会发现 Web 2.0 网站慢慢地趋同(当然现在也可以说开始有这样的趋势了),因为对任何话题的讨论都渐渐被 Waves 整合起来了;而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说ta的 Web 体验也可以因为 Waves 而趋向于定制化,当然“查邮件综合症”“挂 IM 综合症”以及“Facebook 刷状态综合症”也可能演化成更为严重的“泡 Wave 症”;甚至有一天也许现在的 Web 都会改头换面,只剩下某种形态的 Wave 和后端的数据库,我觉得 Wave 有这个潜力。

当然现在的 Wave 技术还没有那么夸张。Wave 的协议是在 XMPP 的基础上改进的,目前似乎还只支持基于文本和静态图像的应用,不知道与 Flash 之类媒体交互的能力如何。Google 将 Wave 定位为通讯和合作工具,目前看来其技术是基本能满足这个要求的。但是要更进一步的话,Wave 可能需要处理更多媒体和文件形式的能力(通过下一代 HTML 和 XML?),以及更复杂的会话和权限操作。但现在的 Wave 从演示看来,已经是一个革命性的协议/平台/产品了。

Google 的工程师在演示中说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Wave,而且它将是开源的,理论上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在它们的服务器上架设属于自己的 Wave 系统。不过以这样一个实时系统的流量和系统开销,估计 Google Wave 到时候仍然会是很普及的甚至唯一的大众 Wave 网络。也许 Google 会沿用 GMail 的思路,提供有偿的个人/企业专用 Wave 系统。还有一个问题我没有想明白,这个 Wave 里怎么插广告呢?

why do men have affairs keelingconsulting.com wives that cheat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