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一年跳上一台阶
如果说2000年以前,“数字出版”只是传统出版业面临网络冲击的一个模糊目标或似是而非的概念,那么,2000年可谓真正的“数字出版元年”。这一年,美国“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以电子格式在网上发行了其新作《骑弹飞行》
(Riding the Bullet)。作为第一本只发行电子版而不发行印刷版本的图书,这本标价2.5美元的惊悚小说在短短24小时之内就被下载40万次,创造了传统出版界所没有的奇迹,更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网络出版热潮。数字出版风生水起。
近几年,无论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还是新兴的数字媒体产业,可谓风起云涌、日新月异。从世界范围看,以施普林格、爱思唯尔、汤姆森集团和约翰·威立集团为代表的传统出版商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对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和整合,正向新的数字出版巨头转变;另一方面,以Google、亚马逊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和新媒体公司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及经营理念,也强势进入数字出版领域。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及国民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改善,数字出版已经踏上了快车道。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电子书总量已达81万余种,全国数百家出版社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电子书出版业务;200多家报社开展了数字报纸业务;全国约20%的网站在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所提供的互联网出版内容占互联网各类信息总量的60%以上,几乎覆盖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所有传统出版领域,并形成了学术、文学、游戏、地图等发展十分迅速的互联网内容服务门类;与此同时,在新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还出现了以移动网络为平台的手机出版等新业态。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达到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49.13%,比2007年增长46.42%。产业链日趋完善,出版形态日益丰富,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数字出版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
数字出版政策利好
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3个重要的规划中,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了科技创新的重点。《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指出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的传播载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还提出,“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文化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服务、移动文化信息服务、网上文化交易、数字互动体验服务、数字远程教育等增值业务。”
2008年,国务院下发对新闻出版总署的新“三定”方案,一方面理顺了部门职责,明确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在出版环节对动漫进行管理,对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实施前置审批;另一方面,也对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整合,设立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加强对新媒体、新业态的研究、开发、利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加专业化的水准推动数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扩展数字领地
客观地讲,“数字出版”从概念的提出到实践的推动,主角都是数字技术提供商、开发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机构、IT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出版产业在各类项目上均已形成了一些知名企业和品牌,而这些公司也是我国早期数字出版市场的培育者。他们生存到今天基本已实现赢利,在引进消化、应用和创新方面对数字出版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数字出版成果初现。
随着技术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也在提速。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单位进入数字出版领域,不少传统出版单位凭借其长期积累形成的行业敏感和富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抓住机遇率先投入,设立数字出版专职部门,从事数字产品的开发,业绩显著。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易文网”、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立体化教材”、“学科资源库”、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在线”、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百科在线”等一批数字出版产品相继问世。
2008年5月,中国出版集团投资1000万元组建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这是其提升传统出版产业、促进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同年,广东出版集团成立广东省出版集团新媒体出版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出版起步更早,并先后在10多个方面进行了商业模式的探索。此外,四川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等也都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了许多投入和探索。除出版集团外,报业集团也加快了数字化的步伐,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纷纷建立数字化部门或推出数字化产品。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推出“4I”战略,研制手机报(I-NEWS)、电子报(I-PAPER)、电子杂志(I-MOOK)和公共显示屏(I-STREET)4个产品,以不同的终端实现对不同层面受众的无缝隙覆盖。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则与北大方正联合,成功推出了国内第一家收费的数字报纸。
在进军数字出版领域的过程中,不少单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与此同时,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平台提供商在内容资源上的整合力度也在加大。2008年2月,中华医学会所属系列期刊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的STM在线出版业务。这一标志性事件说明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公司的合作已经走出了“委托与代理”关系,向着价值统一体方向发展。同时,这一合作结束了资源的多头授权和重复出版的局面,开辟了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提供商的独家合作阶段。今后,内容资源方面的合作可能会更加多元,朝着重组与整合的方向发展。
数字出版挺进“深水区”
今年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的阅读方式开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其中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数字阅读习惯的逐渐形成,为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受众面。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已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目前,数字期刊和电子图书处于稳定发展期,新兴的手机数字出版由于移动运营商和SP的大力推广而处于井喷发展前期,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中国数字出版行业正处于从加强认识向实际运营过渡的攻坚阶段。
应该看到的是,尽管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不少,发展的阻力也不小:以传统出版单位为主开展的数字出版业务,赢利模式仍不清晰;尽管出版产业的多方主体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上均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但总体来讲还是沿用传统纸质出版物的思维模式和运营模式,缺少革命性的突破和创新;当前的内容加工水平远远无法满足多样化数字阅读的需求;目前的数字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出版机构特别是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技术的掌握还相当初级;既熟悉出版流程又了解技术开发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数字出版整体上缺乏统一标准;传统的版权保护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数字出版的发展;对新媒体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这就要求业界要认清形势,把握态势,始终坚持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其向纵深迈进。
从目前来看,数字出版在今后几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其中收入规模的增幅每年可能都会在50%左右,用户规模每年的增幅可能会在32%左右。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原创网站会迅速崛起,内容原创将会从平面媒体向网络媒体发展;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出版软件将会从以流程管理为主向内容管理为主转移;在硬件方面,电子纸阅读器与数字印刷设备也将会同步快速发展,这将使跨媒体出版成为可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移动通讯成熟的收费模式下,手机出版虽然刚刚起步,但收入水平却不断高速攀升,已成为成长很快的数字出版业务类型。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会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发展,手机读物、手机视频等都会出现,数字出版的下一个拐点很可能就是手机出版。
出版业变革的时机已经到来,数字出版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未来,数字出版——这一生产力巨大的新出版业态,将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全媒体出版的“深水区”。
tryptizol 25 mg
go tryptizo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