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校园之星
客服热线:010-83621612
您当前位置:首页>>AI资源网>>数字出版

柳斌杰:发展数字出版需加强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数字出版新业态的产生使出版物内容开始减少对传统载体的高度依赖,图书、报刊、音像、电子以及网络出版的严格界限逐渐模糊,传统出版业以载体形态划分产业界限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数字化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加快培养数字出版人才,是现代出版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由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发展方向。

各种传媒在竞争中交融,在交融中共同发展。每一种新的出版物出现时,总有人预测它将代替旧的出版物,而事实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出版物彻底消失。90年前,美国广播电台首播成功,就有人惊呼报纸将被淘汰,但是报纸在今天仍然深受大众欢迎。10多年前,电子出版物刚刚出现时,也有人预言纸质书将消亡,而今纸质书仍旧是主要出版品种。所以,尽管网络具有前所未有的快捷、高效、互动、灵活的优势,能够渗透到各种出版物之中,但网络媒体只是在出版物之中增加了一种功能强大的新品种而已。任何一种新出版载体的产生,必然要具有以前的出版载体或形式所没有的新功能,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出版媒介之间交融的现象过去不明显,不被人们关注。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的问世使这种交融现象开始显现;网络出版的兴起更使出版业的技术含量和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媒体的交融是互利的。处于交融中的每一方都在借助其他各方而极力地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以拥有更多的受众。任何一种出版方式都以追求很大限度的受众为目标。在受众争夺战中,谁的优势较大,谁就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相对较弱的出版物必然要借鉴其他出版形式的优点以克服自己的弱点;优势相对较大的出版载体也会利用其他出版门类的强项以弥补自己的弱势。各类媒体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相互融合,开辟了媒体发展的新领域,造就了出版业的千姿百态,这已经成为历史事实。出版载体的交融不只是依靠技术手段,也依赖于编辑出版的交融,出版交融把编辑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数字出版的发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没有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编辑人员将难以开展数字化的编辑出版活动。另一个是双向或多向的跨媒体交融,缺少多种媒体理论和实践的编辑人员也将难以应对跨媒体的编辑出版工作。因此,数字出版需要多方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当务之急。网络出版的兴起,IT公司人员参与出版业务,改变了原有出版业对出版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网络公司对经营风险的认识,对财力的运用,都是传统出版无法相比的。这些都将会提高数字出版领域的竞争门槛。在数字出版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留给印刷出版业的高赢利的机会越来越少。在未来的跨媒体竞争中,传统出版的优势不在于拥有资金和技术,而在于拥有千百年的出版历史留给出版人对于文化的洞察和理解,这也是出版人才的永恒价值。数字出版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专业。加强数字出版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基础工作。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是在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逐渐被社会认可并接受的。目前,数字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从科学实验、社会应用走向理论研究和规律探求的层面,国际上不少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或实验室,对数字出版进行研究。社会对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已经出现批量化的需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加强数字出版理论研究,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文化的经济功能和经济的文化意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文化已经逐步产业化,文化中渗透着经济和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思想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新科技、深层次文化融入经济,使当代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化时代,金融资本是推动企业成长与经济发展的要素,信息时代,知识资本跃居首位,战略性资源是具备知识和价值含量高的信息,这是产业创新能力的源泉。

加快对数字出版的研究,可以缩小出版理论与媒体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中国出版业的跳跃式发展。中国出版学和传播学研究的相对滞后,有论无学或有学无论的情况影响了媒体现代化的发展。有必要站在出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角度,强调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的独立学科的属性,鼓励它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数字出版正处于开拓创新和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许多实践经验需要总结,科学理论体系需要探索和建立。与其他学科一样,数字出版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需要揭示数字出版的基本概念、运作机制和内在规律。出版传播业界和学界对于数字出版的研究已经起步,势必与数字出版技术、产业和市场的迅速扩大形成强劲的互动。

(这是柳斌杰同志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写的序,本报发表时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