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AI助教机>>互联网动态

我国网络发展世界第一 但背后仍存较大差距

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

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3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第三方市场监测与受众测量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也针对今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市场数据与发展趋向、互动营销发展趋向等发布了相关监测数据。通过与上述两机构的沟通交流,记者意识到,在一组组数据背后、在多项第一带来的喜悦背后,我们应该更为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业界仍要加紧努力将差距不断缩小。

三股力量助我国网民

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普及率达到25.5%。网民规模较2008年年底增长4000万,半年增长率为13.4%。

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了一定冲击,但并没有对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仍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交流中记者得知,我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推进、产业技术的进步、公众上网意识积极等因素的有力推动。

在其提供的分析报告中记者看到,在我国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以满足人们的上网需求。网民规模和网络应用水平已不仅仅是衡量一个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指标,还成为一个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表征。

同时,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的重组及其竞争程度的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也在不断优化。3G技术的推广,使得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使用更为便利。同时,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的日新月异也使得人们使用网络的门槛不断降低。

此外,公众上网意识较为积极也是网民规模保持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社会交流和信息获取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成分。现代社会人际交流方式更加间接,网络作为媒体和交流工具填补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信息和社会交流的空缺。另外,受金融危机影响,大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其对网络的了解和熟悉会传递给周边人群,这种人际传递的乘数效应也提升了农村地区人群的上网意识和上网行为。

特别提示——目前,虽然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与互联网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网络信息化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与此同时,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速显现放缓之势,其中国际出口带宽、IP地址数、网站数的增速都出现了2007年以来的很低增速。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主要互联网资源增速开始放缓之时,也显现出了结构优化的喜人迹象。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实体的快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普及率还会随之攀升,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宽带”还未达到高速要求

我国宽带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今年6月,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4.3%,较2008年年底上升了3.7个百分点。

从统计结果看,我国宽带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统计报告里的宽带网民只是使用宽带接入方式的网民,而并不是以网络传输速率来定义区分的网民。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2007年10月,OECD主要国家的平均网络下行速率已经达到17.4兆,作为宽带很发达的日本,下行速率甚至已经超过90兆,而我国以ADSL为主的网络接入,大多数下行速率都不超过4兆。同时,因为我国是共享带宽,在高峰时段速率还会更低。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在谈到这一情况时告诉记者,根据DCCI2009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互联网用户上网接入方式中,59.9%的用户采用ADSL方式,而且ADSL接入方式呈现出继续增多的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次是小区宽带,比例为17.5%。由于电力线上网作为新型宽带接入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仅占0.9%。同时,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调查发现,我国互联网用户目前上网使用的宽带以1兆和2兆为主。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宽带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世界互联网发达国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连接速度,推动我国互联网向高速互联网发展。

“较高的互联网接入带宽速度是许多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先决条件,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等都要求较高的互联网接入速度。从目前整体来看,我国宽带上网的互联网用户以及上网速度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基础硬件的不断提升和带宽费用的下降,互联网宽带用户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胡延平说道。

特别提示——虽然我国的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2亿,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这里的宽带是根据接入方式而不是以传输速率界定的,这种接入方式下标称的速率是共享带宽下的速率,在高峰时段的速度要远低于标称速率。尽管我国的宽带网民规模巨大,但与我国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很不相称,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继续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连接速度,推进我国互联网从“宽带”网络向高速网络的发展。

上网速度慢仍是制约手机上网首要因素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55亿,占整体网民的45.9%,半年内手机网民增长超过3700万人。目前的手机网民中,28%的人表示未来半年有使用3G手机上网的意愿。目前尚没有使用手机上网的手机用户中,7.25%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可能有使用3G手机上网的意愿。

通过以上几组数据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势头,3G手机上网意愿将得到进一步实现。其中,乡村地区手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也推动了手机网民使用比例的上升。在探寻手机网民缘何快速增长时,记者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得到以下3个方面的答案。

政府和运营商的合力推动。今年1月1日国务院通过3G牌照发放工作启动决议,3G牌照的发放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强化了移动互联网概念。此后中国移动下调GPRS数据流量资费,中国电信调低无线上网套餐费用,中国联通推出多样化GPRS套餐等。主要运营商纷纷采取行动吸引和扩大用户规模,促进市场发展。

上网和时尚理念结合。随着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上网平台的便利,手机不仅是更便利的上网工具,同时也成为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手机上网的时尚色彩吸引着年轻用户的使用,从而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

上网内容和应用功能丰富。手机上网内容逐步丰富,手机博客、手机视频、手机电视都发展迅猛,给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促进了手机上网用户的扩张。

在相关数据中记者发现,有五成以上的手机网民表示“上网速度太慢”是制约人们选择手机上网很重要的因素,有34.6%的手机网民认为“上网资费太贵”,“手机上网电池耗电量大”则是阻碍网民选择手机上网的第三大因素。

同时,在对非手机网民的调查中发现,37.5%的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使用”,“不需要”位列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的第二位原因,除了没有手机和手机不支持等硬件设备阻碍外,手机上网费用太高也是制约非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因素。

特别提示——3G的推出还并未达到此前业界的期望值,在手机上网应用中,目前网民对3G手机上网的了解程度还不高,可以说3G未来市场容量存在较大弹性。因此,此时培养用户3G上网习惯显得至关重要。

商务应用逆势上扬但仍相对滞后

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人,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了4.8个百分点。并且DCCI2009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网络消费总额达3810.2亿元,同比增长84.9%。

当记者谈到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网络消费总额的大幅增长时胡延平认为,这主要是我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驱动了网络消费总规模的上升。他指出:“虽然人均网络消费规模呈下降趋势,但网民的快速增长还是有效地驱动了消费规模的上升。并且,从整体来看,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互联网用户依然保持较高的消费需求,但消费预算大幅下调,消费更加理性、谨慎。”

同时,《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半年内有1.95亿网民上网时遇到过病毒和木马的攻击,1.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网络安全隐患使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下降,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这进而制约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交易类应用的发展。

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日趋完善、用户网龄的逐渐增长、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网络应用已经从休闲娱乐逐步向社会经济领域渗透,网民对网络信任和安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如何提升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可用”的基础上构建“可信”的网络环境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特别提示——虽然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但这并不足喜。《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只有不到三成的网民相信在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对网络安全性的不信任将制约网络向深度应用的发展,同时这种不信任带来的网民对个人信息的过度保护,也将影响网络营销的精准性和效果。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