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实名或将触动深层改革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近日传来消息,经过一年的试点推进,实名书号申领工作已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截至6 月,该省累计向省内各图书出版单位发放书号761 个,占全年书号总量的71%。该局图书出版管理处处长陈玉龙告诉记者,山西省书号实名发放工作从今年3月开始实施,已实现了书号申请信息、条码办理的网络传输,书号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以及图书出版情况的信息化管理。4 月1 日起,全国所有出版社已全部实行网上书号申领,这项被称为书号发放制度“动真格”的改革已实施了百余天,是否“动真格”地改变了出版社传统的管理思路,甚至产生“动真格”的行业变局,应该如何定位其实践价值?新规则促优出版管理流程选题管理的计划性与选题的市场化历来存在冲突,与过去选题与书号分离做法不同的是,新的书号实名申领“一书对一号”,申领书号时必须明确本社出版物的全部属性,包括选题策划、书稿组织、作者情况、书名、价格、字数等,才能申领书号,书稿与正规出版物只差书号这“一步之遥”,因此要求出版社有更规范、更严格的选题管理。
湖北美术出版社是书号实名申领第一批试点单位,一年来从网上申领书号数百个。该社总编室主任钱敏华如此评价这段时期的运行效果:“从实际应用情况来讲,通过书号实名制的实行,出版社对选题的管理提升了一个档次。”他介绍说,现在的发放方式增加了审批环节,使得书号的配发及使用更加及时、明确和规范。以此为契机,出版集团对于各社的选题后续管理亦有所加强。据记者了解,今年2 月以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执行现行的选题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新书评议会。会前一周,各社将很近两月出版的所有新书报送集团审阅,集团总部和各社主要负责人对新书出版进度、图书质量等进行充分评审,对重点选题加强出版前审读,防止出现重大问题,新书出版后由审读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审读,确保质量。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负责集团下属各家出版社的书号申领工作,据东方出版中心总编办毛晓雯介绍,由集团统一管理,书号审批及时又便捷,有时一个工作日即可申请下来。除了选题管理的强化,实名制给出版社优化出版管理流程,整合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选题管理、发稿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启发。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此实行“三专三层”的管理制度,即专人负责、专房办公、专家型人才,以及书号实名申领的联系人、总编室主任、总编辑三层管理制度。此外,实名制也促使出版社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水平,使内部的管理网络与书号实名制接轨,还要实现内部制度、编务管理、人员培训与书号实名制管理模式的接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四大问题检验实名制?就出版产业来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书号实名申领这种涉及到总署、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社三位一体的改革了,可以说是走了一大步。在施行之初,一些媒体用“解开书业发展的枷锁”、“对买卖书号的釜底抽薪”、“抑制低水平盲目重复出版”等词语评价实名制对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否确能奏效?实名申领若是根治书业痼疾的良药,产生的药效如何?实名申领与产业发展表面上书号实名申领只涉及操作层面、技术层面的书号管理,从深层次看,结合出版市场主体培育、出版社评估机制与退出机制,以及近年我国出版集团化过程中显露苗头的跨地区联合,不难发现新政在所有改革措施中所发挥的承前启后作用。今年3 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向社会公布支持出版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后,该局图书处有关负责人透露,出版资源将会向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倾斜,从而促进优秀企业的良性发展。可以预见,采取书号实名申领这一从书业基础资源再分配入手的改革,将推动旧有格局生变——大社、名社、优良社,将如虎添翼,循着强者恒强的规律愈做愈强;小社、差社、“三无社”,则有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被淘汰。实名申领与民营书业书号实名申领是否有利于民营书业的发展,是采访中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孙利军认为,书号实名申领可以被视为新闻出版总署把非公有制民营书业企业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引导和规范其经营行为的具体举措之一,目的在于“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为进一步整合民营资本做准备。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办李江涛则预测:“此次改革必然导致资源的‘局部紧张’,这对于那些个别的原本发展就不足的出版社和专事图书策划的民营文化公司将产生较大影响。”
实名申领与一号多书有人判断,书号发放、条码制作、CIP 登记三个系统的合一,及面向全社会查询系统的开通,可以从技术层面防止一号多书现象。对此,钱敏华表示,这个愿望是好的,但一号多书产生的根源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只有解决了供给量,才能解决一号多书的情况。随着书号实名制的实施,总署已逐渐放开书号的供给量,终结一号多书才会成为可能。另外,解决一号多书,还需要整体行业标准化的完善。
实名申领与买卖书号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实名申领有助于抑制买卖书号现象。图书策划人解玺璋则持理性态度,他认为,此举虽然规范了书号的使用和发放,但同时也使得书号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如果操作不当的话,甚至有可能抬高书号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以后书号不是买不到,只是民营图书策划单位的成本将更高罢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改革的步伐再向前迈一步,彻底打破出版社对书号的垄断,看书行事,而不是看社行事,就像现在对电影、电视剧的管理方式一样。”
在推进中发现并解决难题
任何新事物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采访中就有一些出版社谈到了实名申领后碰到的困惑。钱敏华坦言,以前是出版社自己配发书号,是日常工作,可以按个进行,自实行实名申领后,是批量进行,要排队申领,要批复领取,出版社书号配发的自由度被大大压缩,也加大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实行书号实名制后,出版社面临着两个审批环节,一是选题审批,二是条码申领审批(即增加了一个环节),有出版社担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题的时效性。安徽文艺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刘冬梅认为,严格的“先审批,再备案,后领号”的选题控制体制和有限的选题申报窗口,使得编辑必须提高选题的计划性和实现率,应考虑建立绿色通道,对因特殊情况需要加急处理的图书,特事特办,并建立社内应急机制,从制度和技术上保障书号实名申领渠道的畅通。据了解,实名制系统在2009 年年初为试运行阶段,目的是给各出版社一定的调整时间。2010 年前后实名制系统将进行“三网合一”等升级措施,届时出版社的管理体制和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种高效严格的实名制新系统。总署条码中心主任齐相潼告诉记者,中心即将启动书号实名申领信息系统项目二期工程,加强系统硬件的升级扩充,进一步完善系统。有人建议,申领的具体规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调整,例如每本书的书名都需要有一个考虑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图书销量等问题,需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在图书出版前调整书名很正常。值得深思的是,目前书号实名制申领还仅仅是做到了网上申领这一步,实名基本上停留在申请的初级阶段。因此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到实名上来,怎样落实实名,怎样判断实名,怎样让图书信息成为有效的可利用的有价值的资讯,这是实名制申领的关键,也是解决一号多书、买卖书号等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