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革命
一场革命正在静悄悄地发生。这场革命发生在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电话上,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话读书、读报、看电影、边写边发文章……
这场革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终身学习将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普遍,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正在形成。
数字图书如火如荼
电子书,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应用于少数专业领域走向普遍使用,如今变成了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是未来的主流出版物。
早期的电子书只面向专门领域的少数人群,很典型的早期电子书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技术手册。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多种格式的电子书如雨后春笋,电子书市场在碎片化的同时,呈现出越来越红火的景象。目前,亚马逊公司、索尼公司依靠全球发行网络,主导着世界电子书市场。
如果仔细追溯电子书的历史,1971年开始的古藤堡工程(Gutenberg Project)也许是其发源,其理想是提供很简单、很方便的图书传播方式,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得到想要的图书。30多年来,这个项目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万种进入公共领域书籍的免费图书馆。几乎同期,即当初那个使用网络不到100人的20世纪70年代,一位专门出版恐怖小说的出版商(Bob Gunner)将部分图书内容放在网络上,让人免费阅读。1987年,第一部真正的商业电子书诞生,这本名为《下午》的电子书通过5寸的软盘发行。1993年,格伦(Glenn Hauman)创办的目录字节公司(BiblioBytes)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图书出版商,自1993年以来,专门出版电子书的公司层出不穷。
1998年,火箭阅读器(Rocket)问世,改变了电子书市场的结构。在此之前,电子书只能通过计算机阅读。从此之后,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下载,通过便携的工具阅读。随着计算机、阅读器的普及,电子书的格式日益多样化,目前至少有25种格式。比较常见的有纯文本格式(txt)、超文本格式(html)、便携文件格式(pdf)、亚马逊格式(azw)等。在美国技术与标准学会召开的全国电子图书研讨会上,有专家预言:到2018年,90%的印刷图书将推出电子版本。
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在推出印刷版图书的同时推出电子版本,20世纪的电子出版与印刷出版的界限消失了,电子书成为了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电子版本转向是时代潮流,势不可当。以百科全书为例,随着以自由编写的维基(Wikipedia)等电子版本百科全书的兴起,传统的百科图书业不得不转向,如《大英百科全书》、德国《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法国大百科全书》等三大百科全书的印刷版本发行量明显下降,经营不得不转向以电子版本为重点,乃至停止出版印刷版本完全仰赖于电子版本。
《大英百科全书》诞生于1768年的苏格兰,如今在美国出版,是一部公认的学术性百科全书。1990年,《大英百科全书》印刷版销售额为6.5亿美元,创历史很高纪录。随后的6年间,它的销量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为此,大英百科全书公司推出了5种版本,其中3种为电子版本:光盘版本(CD和DVD)、大英百科全书网站(www.britannica.com)及其学生版本和4种文字版本(法、日、朝、汉)。目前,印刷版销量为1990年的10%,定价由1500-2000美元降到50美元。
《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比前者虽然晚28年诞生,但是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由于印刷版本销售量剧烈下滑,公司被贝塔斯曼阿瓦多分公司收购。2008年2月,公司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版,4月全面推出网络版本,希望能通过广告创收弥补纸质版百科全书带来的亏损。
《法国百科全书》尽管比前二者晚了将近2个世纪,但是同样难以逃脱改朝换代的命运。它曾在20世纪90年代登上畅销书排行榜,销量50万册的百科全书印刷版本,近年只有10万册左右的销售量。因此,2008年出版方宣布停止印刷版的出版,全部业务转向网络版本。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电子书永远是纸质图书的附属品。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全球业务负责人伊万·施尼特曼认为:电子书很难成为出版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博客上,施尼特曼表示,不同于纸质图书,电子书既不存在退货问题,也不可能为出版社带来短期的现金流。如果电子书成功,出版业将沦陷。
数字图书馆崛起
4月21日,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www.worlddigitallibrary.org)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该图书馆是在互联网上以多种语言形式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始资料。世界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包括汉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葡萄牙、俄语和西班牙语等7种语言的界面,读者可以免费看到图书、地图、电影、图片、唱片、书稿、建筑图纸等多种内容资源。
200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士(James H.Billington)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委员会提出建设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建议。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图书馆大会召集专家完善这个建议,确定了宗旨:促进国际或跨文化的交流,缩小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专家们建议,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巴西、埃及、俄罗斯等国家图书馆提出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原型。随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33家机构成为合作伙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中心与巴西、埃及、伊拉克、俄罗斯的数字转化中心合作,将大量原始文献转化为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共同完成了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初步建设。
电子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已有20年历史。1988年,美国研究优先协会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数字图书馆这一词汇。目前,数字图书馆基本上由两类组成,一类是纯数字图书馆,包括古藤堡工程、珀尔修斯工程(Project Perseus)、电子书志目录(ibiblio)等;另一类是由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实体图书馆为主体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如欧洲图书馆、美国图书馆等。
古藤堡工程是很早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创始人米歇尔(Michael Hart)设想有朝一日公众都能接触计算机,于是他决定将书籍电子化,供能够上网的人们自由使用。当时,他身边有一份美国独立宣言,它于是成了古藤堡工程的的第一份电子图书。20世纪90年代中期,米歇尔在伊利诺伊本笃会学院继续进行本项目建设,随后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管理工程财务。随着扫描和文字识别技术的改进,电子文本迅猛增加,志愿者开始替代米歇尔进行日常维护。这种由志愿者提供电子图书样本、管理者审查入库的工作模式为后来许多纯电子图书馆所采用。到2007年年底,古藤堡工程收录了28,000部书籍,平均每周新增50部。这些书籍主要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文学作品,除英文作品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德、法、意、西班牙、荷兰、芬兰以及中文等语言作品。目前,在世界五大洲的大学、研究机构和社会机构等都建立了古藤堡工程的镜像站点。
珀尔修斯工程于1985年启动,是美国达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主要收集人文科学方面的数字化图书资料,早期重点收集古希腊图书文献,目前重点收集希腊语、拉丁语和阿拉伯语图书资料,在柏林、芝加哥等地建立了镜像站点。这项工程已经成为世界专业化或专门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范本。
欧洲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尽管目前都基本运行在数字化的状态之下,但是二者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欧洲图书馆于2001年启动建设,它是完全依赖网络和欧洲大陆实体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起初只有芬兰、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英国等9个国家参加,在2005年3月成功上线提供服务之后,把目光集中在扩大版图上。2006年9月开始,重点动员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区国家参加,目前已把近50个国家的图书馆连接起来,提供免费的检索服务。2006年,欧盟提出,期望欧洲图书馆成为欧洲数字图书馆,将欧洲所有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方面的数字资源集中起来,成为向全世界展示欧洲多样文化遗产的窗口。美国国会图书馆早在1995年就启动了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将大量的美国珍贵文献资料数字化。
数字阅读的巨大挑战
在近来发布的《英国临时数字化报告》(Digital Britain,The Interim Report)中,英国文化部、商务部提出,数字化关系到民族或国家的战略地位,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竞争力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公平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了保障数字化健康发展,有必要考虑针对数字化的盗版问题立法。但是,英国出版社协会和出版商们认为,很佳的解决途径是促进消费者养成买书而不偷书的正版意识。由此可见,民族的数字化生存、版权的法律保护、技术保护、正版意识培养成为数字化阅读面临的重大议题。
这份报告指出,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技术和强劲的通信设施是经济复苏、增长的重要保障。法国政府也推出了法国数字化2012年计划,其庞大的通信战略彰显了法国期望在全球化时代借助数字化增强法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强烈愿望。为此,英国必须加快通信设备更新换代,以保持英国在数字世界的竞争力。
2008年4月,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塞奇出版社等3家著名的出版商起诉乔治亚州立大学4名校级官员,指责他们未经许可向学生大量发行他们的数字化图书资料,要求赔偿许可费用。这可能是西方世界第一起数字图书版权使用问题的案件,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关注。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确实越来越成为业界内外关注的重大议题。自2001年以来,加拿大数字版权论坛围绕数字出版物版权展开了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其焦点是如何平衡版权拥有者的权利与大众享受数字化文明产物的公平权利。
为了保护数字产品的版权,索尼、苹果、微软等公司采用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这项技术旨在阻止很终使用者未经许可使用、复制和转换其版本格式。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以往模拟格式的影像、录音、文字等制品随着复制次数上升而导致复制品质量下降的现象不复存在,无论复制多少次质量都有保障,这样使得非法复制品市场在世界各地都红红火火。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文件共享工具的普遍使用,这种非法的发行或传播渠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正版数字产品的销售,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日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来源:数字出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