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格式之争开启“潘多拉盒子”
索尼开放格式的背后
近日,索尼公司宣布将摒弃其专有电子图书格式BeBB,转用由包括兰登书屋和哈珀·柯林斯等在内的多家出版商及组织共同
开发,并获得国际电子出版论坛(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支持的开放电子书格式ePub。这意味着,今后读者从索尼电子书店购买的图书不仅能在索尼自家的电子阅读器上进行阅读,还可以在其他厂商推出的阅读器上阅读,只要这些设备支持ePub格式即可。这一“开放式”举动一经宣布,立即得到了电子书用户的一致肯定。
实际上,大多数阅读器设备和电子书店都在使用专有格式。亚马逊Kindle使用的是“.azw”格式的电子书,只能在Kindle阅读器上使用,或是通过亚马逊提供的软件在苹果iPhone手机上阅读;邦诺公司(Barnes & Noble)使用的“.pdb”格式,只能通过该公司提供的软件,在PC、 iPhone和黑莓手机上阅读。这种各自封闭的图书格式显然不利于用户的阅读,“格式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及阅读软件去获取内容,这既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内容资源的交换和整合”。广州金蝉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杨洪指出,电子书格式已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子书阅读器及整个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很大障碍之一,“采用统一的格式将为电子图书购买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性,从而有利于拓展电子书产业的整体发展空间”。
不过,亚马逊似乎并不打算因此融入行业标准,亚马逊CEO贝索斯在将其目标定为“使Kindle图书在尽可能多的硬件设施中使用”前即宣称了此种观点。而业界普遍认为,索尼公司“开放式”举动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利益所趋。
如今,电子书市场风头正劲。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美国境内电子书销量已达到创纪录的1400万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36.2%。而亚马逊公司大有独霸天下之势。据证券分析师估算,Kindle1和Kindle2至少累计销售了50万台,硬件销售额即达到近2亿美元;来自花旗集团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北美图书市场有近10%的份额被Kindle所占据,约4亿美元。亚马逊在电子书市场的支配力越来越令人感到担忧,许多公司都试图采取有力措施在这一市场上有所斩获。在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研究发展部经理曲晨辰看来,索尼此举就是希望利用格式的通用性去联合更多的出版机构参与其数字内容产业链的建设,加大其出版资源的积累,同时开发更大的用户群,以对抗Kindle,改变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
格式之乱已成行业之痛
同样的格式纷争在国内亦不能幸免。在国内的数字出版领域,格式之乱也成为行业之痛。
“有时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下载后却发现格式不能识别,这种尴尬事很常见。” 网友“无人喝彩”的烦恼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共识。
目前,国内数字出版行业没有通用的标准和格式。国内正规的数字化图书馆或电子书厂商大都采用自己专用的电子书文件格式,如果读者打算开始阅读电子书,那么首先要面对一大堆不同的格式:方正的CEB、书生的SEP、超星的PDG、知网的CAJ、Adobe的PDF等等,且他们彼此间通常互不兼容。此外,在手持阅读器、手机等平台上阅读也面临着格式众多却不统一的问题。
“对用户来讲,买每一家的产品都要下载不同的格式,或购买不同的阅读器,用户使用不方便,且成本也在增加,由于每个阅读器、每款软件都包含厂家的研发成本在里面,而这些成本很终也转嫁到了消费者的头上。同时,对各个厂家的发展也是阻碍,相当于每家只做自己的蛋糕,谁与谁都不能共享,阻碍了整个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和销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标准化研究室张书卿指出。
虽然在杨洪看来,格式之多对消费者来说也有益处,“每种格式及其阅读软件所提供的阅读体验不同,这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但是,由于每种格式都需要一段程序来解释,支持的格式越多意味着需要解释的程序越复杂,这就会导致程序之间的漏洞和错误也越多。“同时,支持的格式不同,在屏幕上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实际上增加了阅读器软件的复杂度,支持多格式,出错的几率也比较大,所谓‘多个香炉多个鬼’,反而会影响阅读器的品质,从而影响读者的使用口碑。”杨洪说。
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指出,数字出版厂商、电子书厂商各自开发专有格式,势必抬高了前期内容加工的成本,“每家都必须从排版文件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进行数据的加工,这实际上是典型的重复建设,同样的电子书授权给不同的厂商,10个厂商就意味着10次加工,产生10种格式的电子书,而实际上大家做得大量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电子书的格式问题是目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分析指出,“每家厂商都有一定用户,占一定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出版机构支持,但是互通不畅,整个大众市场就无法启动,因此格式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格式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产业就一定能发展起来,但刘成勇认为,一旦突破这一瓶颈,可能面临一片光明的坦途。
厂商也有“无奈”
据简单学习网总裁、时任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周劲回忆,在电子书产业萌起之初,国内厂商在格式研发上确实相互没有通气,“格式标准牵涉到商业利益,研发自己的格式可谓有意为之”。
对于自己的“有意为之”,深圳掌媒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小洋给出了如下理由。“以掌媒为例,我们做内容资源在手机上的表现,必须有创新性的技术和创新性的功能、特色,而这些功能、特色在现有的任何一种格式、技术中都没有办法实现,我们不得不靠自己去创新。那么我把这个技术做出来,做成自己的格式,产生了发明专利,相当于掌媒自己的标准,这是由于通用的格式达不到我所期望的高度,解决不了企业的个性化与创新性的需求。”同时,电子书产业的良性发展依赖于有效的版权保护,张小洋指出企业开发自己的格式就是为了防盗版、防复制。“如果采取通用的标准,除非大家能够保证共同遵守,否则你也能打开我,我也能打开你,你花钱买的内容,我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以现在的市场环境,谁采取通用格式谁吃亏,特别是那些注重版权的企业。”
在张小洋看来,电子书格式不统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一家技术企业,由于其技术方案的差异性,造成了短期内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实现。比如掌媒要做到对一个原版内容的展现,不管是对文字、图片还是对版式的处理都有自己的要求,比如放大阅读、流式下载阅读等等,别人的格式未必能达到我的需求。有自身的技术才能实现相应的效果,这样的格式设计出来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也没有办法去公开享用。”张小洋还指出,电子书的格式不光是文字的处理,还包括图像、版式等信息,因此很难有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将之彻底地统一起来,“即便统一格式,目前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文字性的东西,像现在的UOML标准更多的是文档格式处理,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电子书格式的全部含义”。
同样,在杨洪看来,对于格式的争夺企业是有意为之,也是不得不为之。“用通俗的话来讲,格式相当于一个‘黑盒子’,企业通过格式对内容进行了加工,把没用的、不可经营的东西变成可经营的产品,这个黑盒子对厂商来说意义可想而知。”
周劲也表示,开发一个文件格式,技术含量很高,这意味着要为电子书定义出一套格式,需要研发生成的格式工具,要有阅读这个文件格式的工具,还需要一些转换工具,而且要实现读者很稳定的存储和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投入。据悉,国内几家大的数字出版商,每年对格式研发、维护的投入都非常高,“以清华同方为例,在维护电子期刊CAJ格式上,每年要投入一两百万元。”有关人士指出。
标准化为何那么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格式之于数字出版厂商无异于内容之于传统出版社,可谓企业得以生存、立足的“命根子”。而格式要想统一,无论从技术实现的角度,还是从商业利益的平衡上来看,都不是一件易事。
张小洋首先指出,在技术上不同的平台对格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目前还没有一家的格式能够做到,标准出来以后,其他厂商能在你的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所有期望实现的内容。这是没有办法达到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企业参与、出版机构参与、作者参与、管理机构参与来共同确立一个技术标准,把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需要电子书表现的文档格式全部都描绘出来,然而这是非常难的。”
与之相比,标准化之难更难于掺杂于其间的各种利益的平衡。“首先就是数字出版厂商的利益。”张书卿指出。而她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谈到很多的两个字就是“敏感”,作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标准化研究室的一名科研人员,她在调研过程中对此有深切体会。“格式花费了企业的大量心血,他们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研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并以此作为占领市场的手段之一。电子书的格式一旦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标准,他们的地位将受到挑战,这意味着其在出版物格式研发和维护方面的投资可能付之东流,而且将面临新的投资,目前中国市场几大技术提供商分割市场的格局也有可能被打破。”张书卿强调,数字出版物格式的标准化不得不考虑实际的状况,如果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不仅会影响具有技术优势企业的创新精神,而且无法实现利益的共享,标准也就很难真正地建立、推行下去。
张小洋同样认为,电子书格式的标准化问题“牵涉利益太多”。“这里面涉及了不同的企业、机构间的利益问题,既有技术型企业的问题,也涉及出版机构、作者、管理部门等方方面面,每一家看待格式的角度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张小洋认为,数字出版企业基本是完全商业化的,从企业的角度势必要争取利益的很大化,“怎么能快速地赚到钱,肯定是冲着这个路子去”;而出版机构,掌握着内容源头,“他要是不配合,数字出版企业要确立一个格式标准,难度也很大”;而行业管理机构,“之前是管内容,现在也管标准,做好了皆大欢喜,做不好也是双刃剑,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管理的问题,还涉及技术,到底是管理标准还是技术标准,也不容易确立。”
标准是“打”出来的
那么,游戏规则究竟应该如何制定,由谁来制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业界仍然把很多的票投给了政府:“出版是由政府来管理的,标准应该由国家来颁布”;“这其中牵涉到商业利益,但标准很后不是某个公司自己的,而是行业的,因此还是政府制定比较好”……
“政府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推行的力度又如何掌控?”刘成勇分析指出,强制性的标准产业是否认可、推荐性标准业界是否会采用等都可能成为问题,“如果标准出来就是一个空中楼阁,那么对产业的发展一点意义都没有。”在他看来,格式之争既然是利益驱动的,还是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由市场来决定,“比如亚马逊做得好,用户量大,得到社会的公认,它就成了一种标准;索尼发现采用自己的格式不行,需要联合其他几家,选择一种通用的格式,实际上也是市场的力量。标准化是产业必经的痛苦过程,大家意识到这个必要性后应加快企业的研发,然后由市场主导,政府要去硬性地改变很难,但可以适时地引导和推动,使之更顺畅。”
“从国外的案例来看,标准是‘打’出来的,不是统一出来的。”周劲强调,“格式很终一定是开放好、统一好,从读者的角度讲,这意味着消费者很终有一个好的体验,他只需要跟一家打交道,而不需要跟多家打交道。产业链打通对读者是好的,对电子书产业也是好的,不过我们不能期望一步到位。”
张书卿认为,标准化在以企业为主导的同时,政府的力量也很重要,“应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根据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规定,由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组织相关企业、机构一起协商如何制定能使大家利益共享的标准。”
目前,电子书的格式标准化问题已引起了出版机构、图书馆、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等机构的广泛关注。据方正阿帕比首席技术官汤帜介绍,由包括方正在内的30余家成员单位自愿加盟的版式技术产业应用联盟已于今年正式成立。“我们正在做一个通用的格式标准,不仅仅是电子书的,而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档案的格式标准。电子书需要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怎么做?要充分分析现有的产品,研究各类格式的优缺点,然后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电子书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需求或希望,还要关注未来对于电子书格式的新的要求等。”
而据张书卿介绍,目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关于出版物的标准化制定尚处于立项阶段。“标准的制定是很严谨的事情,要通过一定的程序,相当于一个法律的出台,严格遵照程序。以国家标准为例,要经过研究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等步骤。”她同时强调,标准化的根本不是要限制竞争,而是给技术一个很佳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大家的利益应该是均享的,同时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