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仍增长 输出均受阻
引进:版权重“量” 进口重“质”
引进版图书单品收益率降低,图书出口在品种选择上更加理性。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2008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6969种,其中图书15776种,分别较上年增长52.9%、53.8%,创下近年来很高涨幅。业内人士将之看作是2007年版权引进数量同比下跌之后的一次“报复性反弹”。与之相对应的,引进版图书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所占的比重也在上升。根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的数据,2008年7月-2009年6月,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动销品种的近20%为引进版作品,它们给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带来了近30%的码洋,而上一年的码洋贡献率为20%。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尽管引进版权数量和引进版图书市场占有率双双上涨,但两者上涨的幅度并不一致。数量的增长远远高于占有率的扩张,这说明引进版图书在整体上对中国图书市场影响力走强的同时,单品的收益率却在降低。从引进版图书“四强”中的少儿类、文学类、语言类的表现来看,也似乎印证了这一判断。2008年7月-2009年6月,少儿类引进版图书市场在动销品种比重增长的情况下,码洋比重出现了3.23个百分点的下滑。可见,近一年,虽然各出版机构加大了少儿类引进版图书的投入力度,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与此类似,语言类引进版图书市场在动销品种比重变动不大的情况下,码洋比重也出现了2.05个百分点的下滑。文学类引进版图书则出现了动销品种与码洋比重同时下滑的局面。“四强”中唯有经济与管理类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
与版权引进的热闹场面不同,图书进口业务显得相对冷清。2008年全国图书进口646807种、437.65万册、8155.24美元。与上年相比,进口品种下降15.9%,数量增长19.46%,金额增长4.38%。图书进口受益于人民币升值,数量增长虽多,但金额增长不大。4.38%的增长率与2007年80.67%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进口种类的下降说明国内图书进口在品种选择上更加理性。
输出:版权、图书双双受阻
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为7:1,贸易逆差依然巨大。
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版业跟其他行业一样,2008年也出现了出口业务受阻的情况。无论版权输出,还是实物图书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08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2455种,其中图书2440种,分别较上年下滑5.3%、5.1%。全国图书出口900204种、653.42万册、约合3130.59万美元,与2007年相比,图书的出口品种数下降18.48%,数量下降8.50%,金额下降5.09%。
由于出版行业版权输出与图书出口量都不太大,再加上行业的特殊性质,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出版业外贸业务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下降的幅度也不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虽然对引进有利,却使图书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据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简称“国图”)常务副总经理孟祥杰介绍,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图公司的出口贸易额到目前为止共损失了1000余万元人民币。海外购买力减弱、图书馆采购经费减少、订单减少,这些都是导致出口下滑的重要因素。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图”)副总经理朱朝旭也表示,该公司2008年的出口额减少了10%-20%。
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出版业的版权贸易和图书进出口贸易逆差在2008年依然没有明显改观。2008年,中国大陆出版物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为7:1,中国大陆出版物的出口贸易额仅相当于大陆销售额的0.5%,不到4000万美元,但进口额为2.86亿美元。作为世界图书出口第一大国的美国,去年出口额为21.9亿美元,德国、法国、日本也各有约数亿美元的出口额。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版权贸易和图书进出口贸易出现大幅逆差,说明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道路依然艰辛曲折,出版业“走出去”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