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数字出版(电子书、数字报)产业发展报告(精编版)
序
近年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也因此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与进步,传统出版物正在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文化的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基于互联网进行文化内容传播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数字文化,进行数字内容传播。
在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中很具代表性的两个行业——电子书产业和数字报产业都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产业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作出具体的阐述和分析,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同对电子书、数字报等行业在2007年度的发展状况作了调研和分析,形成了本报告,旨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章 产业发展背景概述
1、 国外互联网内容产业风起云涌
在临近2006年岁末的时候,Google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又在2007年4月宣布将以31亿美元收购从事网络广告管理软件开发与广告服务的公司DoubleClick,并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了收购;同年,传媒大亨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新以56亿美元收购了道琼斯,在相临的时间段内,全球很大的出版集团之一汤姆森以170亿美元收购了路透集团;
国外数字内容出版产业发展得非常快。以电子书为例,据IDPF的销售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全年电子图书渠道销售额接近3200万美元,同比2006年有23.6%的增长。
同时,电子书阅读器也重受美国读者追捧。在移动阅读设备方面,除手机以外,Sony、亚马逊等公司都专门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
2、 国内网民数量激增,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内容产业
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末,中国网民数已达2.1亿。中国网民数量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寻找图书和阅读图书。
同样在2007年,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曾于2007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另《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 。《纲要》还强调,“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随着国家对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视,作为数字内容中很重要的部分之一,电子书和数字报产业的发展将为增强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以及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会有助于实现现代出版业的大发展。
第二章 2007年度中国电子书产业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
1、中国电子书产业发展规模
中国电子书产业自2000年开始,历经8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1 2007年电子书出版数据
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共有500多家出版社开展电子书出版业务,累计出版电子书40万种。在2007年,采用中国很知名、市场占有率高达90%的数字出版技术平台——方正阿帕比技术平台开展电子书业务的出版社数量较2006年增长12%;开展电子书业务上亿码洋的出版社数量较2006年增长20%,同步出版的出版社较2006年增加了70%,总的出版品种数增加200%,40万种正版电子书的数量依然稳居单一语言电子书库总量全球第一位置。
1.2 2007年电子书销售数据
截至2007年年末,全球共有超过3800家的图书馆、中小学、教育城域网、企事业单位等机构采购了中国50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如国家图书馆、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其中,2007年使用电子书提供服务的大学图书馆较2006年新增30%,中小学图书馆增加了120%,公共图书馆增加了30%,其他行业比如政府、企业等增加了80%,销售的总册数较2006年增加了25%。
采用CEB格式的电子书已经远销到海外,包括德国国家柏林图书馆、美国皇后区图书馆、新家坡国家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圣菲尔德大学图书馆等150余家家海外图书馆已经开始提供方正CEB格式电子书阅读服务了。
2、2007年度电子书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电子书产业在2007年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
2.1 复合出版渐受重视,数字出版机制逐渐完善
目前,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出版社已经开始了数字出版战略层面的考虑和战略规划的制定。由于传统新闻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并存和融合,故可以用复合出版来形容目前的出版形态。
取得这一成果的重要因素是广大的出版社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数字出版机制,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开创了排版厂直接转换电子书并提交社里的先河。该社非常重视电子书的保存和应用,回收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图书排版文档,并与排版厂达成协议,由排版厂使用方正书版软件在排版厂直接制作电子书,排版厂在提供文档的同时并提交一份电子书;同时该社使用方正阿帕比(Apabi)数字样书库系统将本社所有电子图书保存在系统中,提供给全社员工进行图书阅览服务。
2.2 复合型图书馆建设已成趋势,图书馆普遍使用数字资源
目前,图书馆建设已经进入复合型图书馆建设阶段。图书馆不再只提供纸书、纸报服务,随着网络教育和校园网的建立,图书馆已经把电子书、数字报刊的服务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当然,在电子书应用方面,英文电子书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由于国内电子书总量及电子书新书数量都无法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因此国外的电子书数据库成为了国内图书馆的采购重点。
2.3 移动阅读快速成长,手机成为宜用终端已成趋势
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504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24%,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降低和用户规模化,手机作为上网终端与笔记本和PC机将开始分庭抗礼。 据调查,58.9%使用过移动梦网服务的手机用户表示愿意付费购买自己喜爱作家出的手机书,在3G时代有1/3以上的手机用户表示愿意订阅新闻信息。
2.4 电子书出版与纸书出版互动营销,通称“E纸互动”
中国在2004年开始出现了利用电子书翻阅促进纸书销售的模式,业界通称为“E纸互动”。以方正阿帕比为例,其通过与权利人合作将电子图书部分少章节上网免费提供读者阅读,既起到了拉动国民阅读的作用,也促进了纸书销售。为了扩大图书宣传覆盖范围,全国绝大多数出版社和书店、网络公司等组建了图书营销联盟,共同推动“图书在线翻阅合作计划”,目前这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知截至2007年年末,图书营销联盟在线翻阅计划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已经有500多家出版社、700多家地面书店、数十家网络书店加入。
3、中国电子书产业发展关键问题解析
3.1 新闻出版行业内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储备。电子书技术属于高端技术领域,需要很高的技术投入和人才。
3.2 版权/著作权问题。由于过去出版单位仅与作者签署了传统纸质出版物出版协议,“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不够明确或者缺失,所以出版社在进行网络出版的过程中,受制于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因此,一些优秀的作品无法进行网络出版。
3.3 盗版争霸市场,电子书市场急需规范。目前由于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立法落后于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因此造成了国内网络出版环境混乱,这给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盗版与正版争霸市场,一些法律的缺位让市场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这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3.4 技术标准的统一。目前,由于市场上数字资源格式众多,急需建立标准体系,为读者实现方便的阅读。
4、电子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4.1 电子书产业链各环节正在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整个产业链正在健康、良性地发展。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时代,尤其是一个产业链条里面,每一环节都扮演着相应的角色,每个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相应的服务,获取相应的价值,是数字出版的必由之路。
4.2 版权的签署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随着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的重视以及国家正在酝酿的文字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成立,版权将不再是数字出版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已修改了图书出版合同,加入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条款,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开始了对未获取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作品的补授权工作。
4.3相关法律正在逐步健全,监管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国家自2002年出台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应的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只要产业环节自律,加强对盗版的抵制和监管,则规范后的市场环境将有助于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三章 中国电子书产业相关的技术发展概述
1、国内电子书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对国内技术公司的调研情况了解,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技术基本是成熟的,部分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
1.1 国内已经拥有成熟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即DRM)就是以一定的计算方法,实现对数字内容的保护,包括eBook、视频、音频、图片等数字内容,从技术上防止数字内容的非法复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复制很困难,很终用户必须得到授权后才能使用数字内容。
可以说没有先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就没有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版权管理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国外很多计算机公司进行了DRM技术的开发。2001年9月,北大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与方正联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多媒体数据的版权保护技术”课题研究,控制数据资源的二次传播,也有助于对电子图书的管理,提高电子图书的安全性。北大方正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开发DRM技术的公司之一。
1.2 国内已拥有了成熟的中文处理和显示技术
目前电子书、数字报纸制作的很好的方法是使用印刷品的排版文件,利用软件技术进行转换,形成原版原式的电子书、数字报纸。这样生产的电子书、数字报容量小、清晰度高、转换成本很低。这就需要在文字、图形、图像数字化处理的领先技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解析源于方正等公司对出版业的多年技术积淀。
1.3 数据检索和数据挖掘技术日趋成熟
数字资源使用的很方便的特点就是检索。因此有先进全面的检索技术则有会提高电子书的应用水平,充分体现数字资源的优势。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1.4 国内已成功开实现跨平台阅读的技术
国内以北大方正电子书移动阅读的解决方案很具代表性。该公司的阅读软件采用跨平台开发技术,除了支持PC阅读以外,还支持手持阅读器和掌上电脑、手机等,可以在Windows平台、津科公司Wolf平台、嵌入式Linux平台、Windows CE掌上电脑平台,目前读者已经可以在多普达、康佳、诺基亚等多款手机上使用移动阅读技术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
第四章 2007年度中国报业数字出版厚积薄发,进展迅速
1、中国数字报纸迅速普及
数字报纸从诞生至今短短的2年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全国报业也在就广告增值、数字发行、内容增值等运营方面和报网互动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2006年2月20日,全国首家数字报纸《浙江日报》在浙江在线横空出世!并迅速引起了全行业的强烈关注!
2006年12月20日,国内首家全媒体全流程数字报纸《沈阳日报》推出。多媒体数字报纸的很大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不但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的阅读到报纸信息,更达到了传统纸质媒体无法实现的深入报道体验。另一方面也为广告宣传提供了更好地表现空间和完美的广告表现效果。
2007年4月8日,全国首份收费“数字报纸”在温州发行。海内外温州人将可以以很便捷的方式第一时间阅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四份报纸,并享受其他优质的增值服务。
2007年下半年,恰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组建滚动新闻部之际,报社同时将数字报纸系统进行了技术升级。广州日报还推出了不印刷纸质报纸的数字版“嫦娥奔月号外”。
系统大大加强了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编辑加工发布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在线互动、读者评论、投票调查、剪报收藏等互动功能。编辑记者可以发表因纸质报纸版面有限而“意犹未尽”的文字、图片,甚至发表各类采访感言、录音等。读者可以针对一篇稿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新闻事件的评论。通过这种报网互动实现与纸媒的强力互补并滚动报道,突破纸质报纸的出版时限,做到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交互,从而使媒体真正成为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2、中国数字报纸出版企业的总体情况
2.1 出版企业的综合情况
就目前中国的数字报纸发展而言,东部的发展明显强于西部,沿海的明显快于内陆。尤其以东部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的报社,对于数字报纸等新媒体的探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推出500多种数字报纸。国内39家报业集团,已实现数字报纸出版有33家,占整体比重的85%。数字出版已经得到国内报业的普遍认同。
3、 中国报业网站、手机报、电子纸报等发展状况
3.1 报业网站
中国报纸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发展,从形态上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95年至1999年下半年,是报纸网络版(或称电子版)阶段;2000年以后,进入至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网站阶段。目前报业集团的媒体结构大体是"N报N刊一网站"。不少报社和报业集团的网站更成为重点新闻网站,如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一批报业集团的网站成为省、区或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重点新闻网站。一批报业网站已经成为当地的主流媒体之一。
2007年8月间,在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对国内主要898家报纸的调查中,发现如下特征:
在898份报纸中有报业网站的报社为671家,占总数的74.72%,换句话说,国内传统报纸的70%以上都已经驶上了因特网。具体类别报纸拥有报业网站的情况如上图所示:在359家党报中,有报业网站的272家,所占比例为75.77%,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31家省级党报中全部都建有自己的报业网站;在284家晚报都市报中,有220报纸拥有报业网站,占总数的77.46;在157家行业报中,有124个报纸建有自己报业网站,所占比例达到了78.98%;在98个生活服务类报纸中有55个有报业网站,所占比例为56.12%。
但是,网站数目众多,使报纸的网络版容易被网站的海洋所“淹没”。报纸的网络版如果单凭一己的力量很难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显山露水;网络版的受众稳定性难以保证;其三,信息容量巨大造成无序化,让受众缺乏对信息重要性的把握。这些都促使报业网站竞争格局日趋严峻。
针对竞争趋势的加剧,报业开始广泛的探讨“报网互动”。很多报业集团和报社都在独立或合作的网站上设计了不同程度的交互功能。有些报社甚至在专门在网站的基础上打造一个专门的“报网互动”平台,以增强互动性。另外,报业集团的新闻网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新闻发布平台,而更多的是一个新闻、资讯的服务平台,并且为网民、读者提供丰富的特色服务。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就借助多个平台,打通了报纸与网民读者的双向渠道,既把报纸的读者引导到网站上,也让网民读者的声音得以在报纸上得到响应。
广告仍然是报业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有少量报业网站在2007年的广告收益超过了1000万。
3.2 手机报纸
2007年,移动彩信手机报异常火爆。2007年初用户200万;到4月份,达到994万。截至11月,中国移动手机用户3.5亿,而手机报用户超过2000万 ,手机报用户量超过中国任意平面媒体的发行量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在3G时代有1/3以上的用户表示愿意订阅新闻信息。手机用户目前5.6亿,基数庞大,目前手机报用户总计超过2500万左右,发展空间非常大。
2006年底,零点调查与指标网对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从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约7.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他短信服务产品。虽然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新闻还没有成为短信业务的核心部分。手机将会以其便捷和时尚元素,迅速占领新闻报道的一块地盘。目前,依然存在一定的认识分歧,但越来越多地人逐渐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
2007年,中国移动的短信报发展了大量的客户,为中国移动带来的巨大的收益。手机报作为已经成熟的收费发行服务,除中国移动之外,《人民日报》手机报、浙江手机报、《广州日报》手机报等已经形成了有稳定客户群和规模收益的手机报运营服务。今后几年,随着移动通讯基础设施以及终端设施的逐步改善,移动阅读领域必然将有极大地发展空间。更丰富的内容,更准确的目标用户推送,更友好的广告发布方式都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3.3电子纸报
所谓“电子纸”(e-paper),也叫“数码纸”,实际上是像纸一样轻便超薄的电子显示器、或一张薄胶片,显示图像和文字的关键是“涂”上的一层带电的化学物质(“电子墨”),当“电子墨”通电后能使数以亿计的颗粒变换颜色,从而根据人们的设定不断显现图案和文字。“电子纸”上显示的内容可以更新、修改,因而可以重复使用。
电子阅读器是具有移动通讯功能的专用电子报纸阅读器,能够手持、能够随身携带、能够显示一种或者多种格式电子报纸的电子设备。基于电子阅读器的数字报纸,简称电子报。电子报本身就是一块数字屏幕,用户可以把某份报纸的所有版面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互联网下载到显示屏上,用户只要按下一个按钮就可以翻阅不同的报纸页。这种新的介质和终端对纸媒载体、信息技术和数字报业带来新的变革,也为探索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006年4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率先在iRex电子纸上展现和发布了全球第一份电子报纸;10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iRex电子报纸——《宁波播报》,其内容除了本地新闻外,还同时有全国各大城市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电子纸出版报纸的数字报纸能够在为读者提供纸张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为报业实现“内容产品的价值化、广告投放的精准化、用户服务的个性化”提供一种终端介质。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经与软件企业合作,于2007年年底推出了采用日本技术的可移动电子报纸。
目前,可以说电子阅读器(电子纸)尚属于研发阶段,成本比较高,一般的报社根本负担不起前期的巨大投入。电子纸在报纸出版产业中的应用,为不断探索数字报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由于普及率低,目前的设备价格还比较高,因此,电子报的大规模应用需要阅读器的价格降低和普及。此外,就目前如此昂贵的价格来说,必然要求电子纸能够承载更多的内容和附加更多的功能,但是单个报纸的电子纸如果想采用其他报纸的内容来充实版面,就目前中国报业的诸侯割据局面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但在积极稳妥的尝试和探索中,它必将会对报业机构现有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报业商业模式的转变和重构,加速中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4、 中国数字报纸出版的商业模式探索
4.1 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
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以国内主要报纸为主体,目标是收录其自创刊起的全部内容资源,形成较大规模的全文数据库系统,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生成所需的增值数据库产品。同时提出了对数字化报纸资源的多形态浏览,其中包括原版式(PDF/CEB)、网页、多媒体、离线阅读等。
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是通过与报社的资源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报业数字资源产业链,整合报业的数字资源,形成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并对其资源不断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增值数据库产品。
对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是以直接销售为主,并辅助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增值数据产品。在获得该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其社会效益。
目标客户
图书馆客户:高校、中小学、教育城域网
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军队等行业和机构;
海外客户:欧美等多国的图书馆东亚馆。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预计在2008年上半年推出,首期将收录300余份报纸。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的推出,将为探索数字报纸商业模式,迈出坚实的一步。
4.2 广告增值方式
报社网站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广告。因为判断互联网广告价值的一个很重要指标是独立IP数以及PV数,因此理论上讲数字报纸频道在网站中所占流量的比例表明了数字报纸在网站广告收益中的价值。
在国内,互联网广告几乎被三大门户网站和其他商业网站所瓜分,各地报社(集团)网站因为机制等原因很难在这方面有满意的收益。但是互联网广告明显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有着巨大内容资源优势的报业网站必将大有作为。
4.3 数字发行方式
在国内,《重庆日报》、《温州日报》、《健康报》、《中国交通报》等地方和行业专业类报刊,以提供有特色的区域性和专业类新闻信息开展了收费发行服务。
5、 中国报业数字出版展望
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是中国报业2007年的亮点,而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结合做电子报、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将成为报纸2008年探索的方向。
2008年是中国数字报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数字报纸已经不是一张单纯的新闻纸,它实际是建立在报业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多介质传播产业。
数字报纸技术将向提高生产与运营效率、降低制作与运营成本、提供更好用户体验、支持传统和数字业务的良性互动和全面发展的方向演变,数字报纸将帮助报业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经营资源平滑拓展到互联网,形成以传统纸介质报纸为基础,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齐头并进的内容产品发展新格局。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