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校园之星
客服热线:010-83621612
您当前位置:首页>>AI教育资讯>>教育动态

总署:打造中国图书“走出去”品牌工程

  新闻出版总署在10月初启动“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后,不仅在出版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工程的资助范围和扶持重点是

什么?目前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11月17日,围绕这些话题,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有关负责人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专访。   

 

恰逢其时  工程实施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出版报》:请您介绍一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实施的?   

负责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是新闻出版总署为了有效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而直接抓的一项重点骨干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可以说恰逢其时。实施该工程,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很有代表性、经典性的图书推广出去,满足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需求,对于让世界准确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为中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报》:这项工程的实施,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负责人:新闻出版总署设计和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是为鼓励和支持适合国外市场需求的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出版和翻译。这项重大工程,可以说意义重大。一是全面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工程做得好,既能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又能及时反映文化发展的进展情况。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三是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组织性、计划性和有效性,对于推动中国图书、中国出版有效地“走出去”,融入国际主流社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突出重点  扶持两大系列选题   

《中国新闻出版报》: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力度逐年加大,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与以往的工程相比,“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   

负责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是在有效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下提出并实施的,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开始酝酿此事。开展此项工程,主要是为了把中国很有代表性的、经典性的图书真正推广出去,实现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的新突破。   

《中国新闻出版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采取了什么样的运作模式?在扶持的项目范围、重点领域上作了哪些考虑?   

负责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将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资助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出版和翻译,重点资助“中国学术名著系列”和“中国文学名著系列”两个系列。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参考《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将“中国学术名著系列”分为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历史、语言、文艺理论(不包括作品)、综合等8类,“中国文学名著系列”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杂著等4类。   

 

申报踊跃  161家出版社参与   

《中国新闻出版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启动以来的申报情况如何?   

负责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自今年10月初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地出版单位的热烈响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收到了161家出版社的555个项目申请。经过前期审核,很终有112家出版社提交的311个项目进入评审阶段。   

对申报项目的前期审核,主要是对其资格、性质的审核。一是具有申请资格的出版单位只限于出版社,杂志社和动漫公司不在其列,出版物原则上也不包括音像制品,但随书配送的音像制品除外。同时对申报项目按学科进行分类。按照总署的要求,不属于首次资助的两大类的项目,暂不提交评审专家评审。二是输出方向要求是外文版、非华语地区。凡是中文版、港澳台和华语地区的暂不提交评审专家评审。三是项目输出方式必须是版权输出或合作出版,不资助实物贸易。四是凡是申请的出版单位近3年受过行政处分的,不予资助。   

《中国新闻出版报》:目前,整个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如何?   

负责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工程总体进展顺利。11月17日上午,新闻出版总署在京召开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专家评审会,30多位专家正在对112家出版社提交的311个项目进行评审。   

 

优中选优  专家集体严把质量   

《中国新闻出版报》:评审质量是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评审的重点是什么?   负责人:关于评审的重点,主要看5个方面,即项目的代表性、作者的权威性、著作的水平、在国外市场的适销对路性和影响力、项目设计的严整性和组织工作的成熟度。评审中,重视专而精的项目,防止大而无当、内容空泛的项目;注意总体结构,防止同类重复;向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倾斜,对每一单位入选的项目不规定上限。这次工程评审工作,我们鼓励介绍中国当代文化精品,鼓励与国外重要出版单位合作,鼓励向发达国家输出,鼓励进入国外发行主流渠道,鼓励以主流社会读者为对象。   

《中国新闻出版报》:为了把好质量关,在专家的选择上作了哪些具体考虑?   

负责人: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把好图书质量关,新闻出版总署专门成立了以柳斌杰署长为主任、邬书林副署长为常务副主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为副主任、数十位国内顶尖级专家为成员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中国编辑学会受总署委托承办接受项目申请、前期审核以及专家组评审的组织工作。   

为了对申报项目优中选优,我们在评审专家的选择上进行了充分考虑。在专业结构上,既包括学科专家、编辑出版专家,也包括出版财务专家、版权专家,同时还专门邀请了对外宣传专家(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中译外专家)。对外宣传专家的标准是精通国外主要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出版物市场特点。这5类专家中,以学科专家为主,社会科学专家和文学专家比例大体为2∶1。今后还准备聘请一些国际知名的外籍或外裔专家。   

 

健全机制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中国新闻出版报》:为了确保工程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整个评审工作采取了什么样的工作机制?   负责人:我们建立了权威的、复合型的专家评审队伍,建立了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严密的科学程序。评审工作分为专家组评审和评审委员会终评两个阶段,评审结果将在相关行业媒体上公示一周。获得资助的项目及金额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实施。此外还实行回避原则,明确规定一般不聘请申请单位的在职领导和专业人员作为评审专家。   

《中国新闻出版报》: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有何长远打算?   

负责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作为一项意义重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新闻出版总署直接抓、大力抓的重点骨干工程。总署领导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亲自设计、亲自部署,明确提出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把工程抓好抓实。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一定会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品牌工程,为实现中国出版版权贸易新突破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