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将迎来“井喷”之年
——访国家级数字出版实验室 技术总监张立
2007年首款Kindle问世时,这个梦幻般设备还多少令人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两年后的今天,国内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国内外各种品牌电子阅读器的数量已多达几十种。国内外包括出版商、网络书店、通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厂商等在内的一大批机构纷纷涉足该领域,群雄逐鹿的局面已使电子阅读器成为时下消费电子领域很受关注的产品,2010年更显现出井喷之势。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数字出版实验室组织实施的《2009电子(纸)阅读器测试报告》正式发布,本报记者借此对国家级数字出版实验室技术总监张立进行专访,解读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出版报》:有人说电子阅读将迎来“井喷”之年,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电子阅读真的会取代纸质阅读吗? 张立:电子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是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电子阅读不会一天之内突然取代纸质阅读,从长远看它是一个逐步取代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相反的角度解读:一种角度是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取代过程过于漫长,以至于可以不予理睬;另一种角度是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取代是一种“凌迟”的过程,传统纸质阅读总会逐步退出主流阅读市场的。这其实也是对待新媒体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漠然的、无所谓的,另一种是担忧的、积极应对的。我作为数字出版研究者,希望大家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但也不必惊慌,从容应对才是上策。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月,美国苹果公司宣布要推出自己的新一代移动产品iPad,大有取代Kindle之势,您认为iPad能取代Kindle及其所代表的电子(纸)阅读器吗?
张立:iPad的出现确实在电子阅读器市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乔布斯宣布与美国5家出版集团合作并推出自己的电子书销售平台iBook之后,但电子纸技术应该不会因液晶技术的成熟和反扑而急流勇退。人们总不能让依靠背景光阅读的液晶技术永远伤害自己的眼睛(当然,液晶也可能走上去掉背景光的路子)。目前来看,Kindle和iPad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前者功能单一,目标是取代纸质阅读;后者是集合了影音、电子书、游戏、网上冲浪等于一体的娱乐终端。就市场销售来看,两种产品确有交叉之处,但成败与否取决多种因素,如价格、阅读感受、内容资源、营销模式等。
《中国新闻出版报》:电子(纸)阅读器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出版产业会产生哪些影响?出版单位应如何应对?
张立:在我看来,影响主要在商业模式上。电子(纸)阅读器与互联网不同,它可以精准地保护版权,可以有清晰的收费手段和分成模式。而互联网的开放资源对传统版权制度极具破坏性,与此相关的是互联网尽管发展了这么多年,却始终未形成成熟的收费模式。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出版业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传统出版在体制保护下,可以稳稳当当地挣钱,数字出版呢?有几家真正淘到了金?
应该说,电子(纸)阅读器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机会。至于出版单位如何应对,我觉得他们首先应该了解电子(纸)阅读器目前的状况。我们这次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纸)阅读器已经进入到了“DIY”阶段,这一点从其被大量山寨化就可以看出。山寨化的成功,说明这个产品本身在组装环节上门槛不高,有点像90年代DIY电脑一样。所不同的是微软在PC机操作系统上的一家独大,使攒机变成了个人行为;而电子(纸)阅读器尚未形成这么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因此在软件环节还有些技术难度。但这点难度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都是可以解决的。至于显示屏、芯片、主板和工模等,甚至裸机的购置,都可以直接购买,既可以散买,也可以套购。因此,出版单位完全可以推出自有品牌的电子(纸)阅读器。这个阅读器与自有资源结合在一起,就是新的数字出版产品。当然也可以选择与硬件厂商合作的模式。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电子(纸)阅读器的快速发展,对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何实际意义?
张立:中央号召经济发展方式要从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拉动转变,把消费放在了首位。消费在新闻出版业中指的是什么?就是阅读。在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中,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一下,究竟什么样的阅读方式才可能拉动。我个人认为,传统出版业阅读率的增长空间可能不会太大,但数字阅读则方兴未艾。我们应该借新技术的发展浪潮,加快推进数字阅读,进而把数字阅读转变为数字内容的消费,并形成产业。这实际上也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