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记:民企上市公司“猝死”样本
为诸多500强企业提供工作餐。2004年初登陆香港联交所,年度盈利近8000万元,四年后,2008年度盈利已达4.2亿元,增长速度傲视整个行业,业内甚至将它看作内地很大的送餐服务供货商。然而这样一个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却意外猝死,这家公司就是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记)。
2009年10月7日福记食品停牌,并于10月20日宣布进入临时清盘程序。德勤企业重组服务合伙人黎嘉恩、杨磊明及主管何熹达获香港高院委任为福记食品的临时清盘人。
值得玩味的是福记的掌门人名叫“魏东”,在中国资本市场,这个名字或许注定要被铭记!现在,福记的去向正在成为焦点,然而教训似乎被人忽视了。
“天才赌徒”终陷四面楚歌
2010年3月15日下午两点,记者来到了位于浦东新区宝安大厦的福记酒楼,门口的红板宣告着一对新人刚刚在此举办婚礼。两位前台小姐中,一个在打着电话,另一个正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时装杂志。当记者向他们询问福记被清盘事宜时,“我们这里每天都正常营业,生意也没有变化。”前台小姐看了看记者,懒懒地说。
一切似乎安然无恙。福记,这家集合了酒楼经营、送餐服务、方便食品生产三大业务的餐饮大王,业务经营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可是在金融市场,福记早已是一片颓态,昔日的投资者为之唏嘘。香港交易所里,曾经上扬至33港元的福记股票(1175,HK)已经以7.68港元的价格停盘5个月。2009年10月,福记突然宣称,来自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正在对福记进行清盘。
随后至今,中粮、谭鱼头等食品大鳄,竞相出价争夺福记。
魏东的发家史
当下,很悲情还是公司的董事长魏东,这个在十年前从一家小饭店起家,短短五年使福记在香港成功上市,个人身价位列2006胡润百富榜第73名的神话人物,此刻却只能沉默地任由自己的产业被他人抢夺。
拒绝了所有媒体采访的魏东,或许正在黯然神伤“这究竟是为什么?”
“魏东是一名精明的天才赌徒。”一位长期观察福记的人士曾如此评价其创始人魏东。
主修税务,毕业自江西财经大学的魏东早年并未过多地展现他的经商天赋,自1990年开始,他在南通市国家税务局做了8年的公务员,然后突然下海。1998年,魏东东拼西凑,依靠银行贷款200万元,在南通开了一家餐馆。
他并非无备而来。他将公务员那套严谨的制度搬进了餐馆里,设立了完整的管理模式,下设总经理、技术总监等职务,并将职能明确分工;同时,营销上对菜单并不限制,尽一切可能满足客人需求,很大程度上吸引客源。
那还是创业的“洪荒”阶段,所谓的创业者罕有管理的概念,魏东如此细致的管理又何愁不能成功?1999年餐馆的收益近千万,经商天赋首次崭露头角;2000年,魏东乘胜追击,收购了苏州的两家餐馆,开办了苏州新区福记好世界餐厅。毋庸置疑,他依旧是大胜而归。2000年5月,公司增资至800万元,正式以“福记”品牌经营。
偏安江苏一隅已经不能满足魏东,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进军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上海。2001年,魏东32岁,他来到上海浦东,开办酒楼。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更是精明商人的天堂。有着良好商业嗅觉的魏东迅速看到了一个潜力更为巨大市场——在那时,上海的张江、外高桥、金桥等几个工业园区刚刚兴起,由于园区大多远离市中心且大部分公司都未设食堂,职员的就餐就成为一大难题。
魏东为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送外卖。
即使现在回头来看,不得不说,主攻中高档餐馆的魏东,去做很低级的外卖送餐,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事后,有管理学家分析,以中国的产业工人数计算,工业配餐市场至少有4000亿元,餐饮配送潜力巨大。
魏东的转型,正是时候。
2002年,魏东正式进军餐饮配送行业,并以他的管理天才,推出了日后被业界顶礼膜拜的流程化 “教科书”——福记垂直化模式。魏东将送餐流程自上到下,分为中央采购、开封及用料分配、清洗、切割、腌泡、半加工产品,以及由中餐馆、送餐、方便食品组成的营销终端。
魏东的“福记垂直化模式”到底强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据当时一些考察福记的风投回忆,当初福记一个终端点只有40人,却可实现日送餐2万份的工作量。其人力成本仅占收入的5%,而其他竞争对手在30%以上!令人叹服!
就这样,福记,这艘魏东精心打造的餐饮巨轮终于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航程。
2003年,在进军餐饮、进军快餐之后,魏东开始人生中的第三次重要赌博——上市。2003年初起,魏东就通过向国际投行贷款的方式,建立了新的公司,并通过多次贷款和收购于2004年将整个福记的核心资本并入自己的旗下。
2004年12月,代号1175的福记食品服务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资净额约达2.88亿港元。魏东成功了。
急转直下
2004年底,初登资本市场的福记每天可以生产10万份左右的盒饭,不过,魏东的野心远不止这么一点,他的目标是超过100万的日生产、配送量。同时,为了控制整个流程,魏东的福记还要进入上游采购和加工市场。
要达这些目标,魏东需要钱,上市所募得的资金,远远达不到他的要求。2005年,魏东瞄上了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Bond,以下简称CB)。
何谓可转债?投资界人士常常戏称,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它兼具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结合了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和收益固定的优势。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通常来讲,当公司股价上涨,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看好时,就会选择将债权转为股权,获取更大收益。
相比于银行贷款,可转债的融资成本更低。以2007年11月,签订的三年期零息可转债为例,这份债券的换股价为32.825港元,如未换股,应以本金107.34%赎回,利息率仅为7.34%。而在人民银行的网站上,2007年9月15日和12月21日的一至三年(含三年)贷款利率分别为9.47%和9.56%,高过可转债。
2005年10月,距福记上市还不到一年,福记发行6.2亿港元的CB,换股价定为10.25港元。2006年3月底,福记的年营业额上升75.2%至7.97亿元,送餐服务营业额达5.55亿元,其股价也一路飙升至近20港元,成为当年港股市场涨势很好的股票之一,魏东夫妇,也以35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2006年胡润百富榜第73位,与百度李彦宏并列。
2006年和2007年,他又相继通过投行签订了两笔CB,金额也提高到10亿港元和15亿港元 (换股价定为32.825元,比当时的股价高出32%)。
可是,金融市场并非如此简单,金融工具的使用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悄然潜伏下来。
2006年当年,尽管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但其利润也仅2.5亿港元,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11月福记的股价不能达到双方合同约定的17.18港元,福记就要偿还近10亿元的债务。
如此巨大的债务,应该怎么偿还?可是2007年,股市正是一片欣欣向荣,福记的业绩也是一片向好,魏东正急着用募集的资金四处投资,哪里会关心潜伏的债务风险呢?
脱缰的风险
如果说第一笔CB合同还算成功,那么第二笔10亿港元的CB合同,则让市场不大不小地吃惊了一下。2006年11月,在上笔CB发行仅仅一年,福记与瑞银订立三年到期的第二笔CB,总价值达10亿港元,而2006年当年,尽管公司的业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利润也仅2.5亿港元,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11月福记的股价不能达到双方合同约定的17.18港元,福记就要偿还近10亿港元的债务。
拿着筹来的钱,整个2007年,福记公司虽呈现爆炸式的发展状态,然而,此时的福记,其实已经走到了悬崖边。
2007年底,福记的年报揭晓,其年度盈利已经达到3.4亿元,不过,仔细阅读其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当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金额为4.8亿元,但其投资所用现金净额却已达11.4亿元,如果剔除可转债所带来的融资收入,福记的流动资金将出现巨大亏空。
2007年10月,上一笔10亿港元的CB发行还不到一年,福记就又疯狂地发行了15亿港元的CB,不仅其约定的换股价高达32.83港元,期限也仅仅只有3年。每年净利润仅4亿元左右的福记,面临着3年内陆续到期近25亿港元的债务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很后一击。
2008年整个股市大幅下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港股全面下挫,福记从很高时的近29.20港元跌至很低时的2.27港元,换股无望,25亿港元的债务压力滚滚压来。
2008年底,福记曝出财务报表造假传闻,财务总监突然宣布辞职。整个福记,由于缺乏适度的权利制衡机制以及基本的风险管理体系,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自福记股价下跌,面临或将偿还债券本息的风险之时,当年帮助福记签订CB合同的摩根大通大幅减持所有的福记股票。
福记股票很终一路狂泻,而后“猝死”。
在2009年福记宣布清算之后,曾有财经人士如此评论,“如若当初福记不采纳CB这样的激进手段,而是稳扎稳打发展,又怎会到今日这个地步。”
众大佬火拼 谁是“真命天子”
福记食品,这家曾经辉煌的企业深陷债务漩涡,另一方面,它的清盘,也令这家国内送餐连锁企业龙头旗下的资产及其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受到不少同行的垂涎。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已然开打。
谭鱼头与真功夫的火拼
有观点认为,福记的经营模式以及旗下生产线及房产等,都是十分优质的资产。另外,作为国内相对老牌的餐饮类上市企业,福记食品多年的上市地位更是不可多得。
事实上,在福记食品宣布清盘后不久,就已经有不少企业和资产开始瞄上了这块“肥肉”。内地连锁餐饮的拟上市公司中的谭鱼头及真功夫则更是期望能够通过收购福记食品而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真功夫及谭鱼头近年来在内地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真功夫1994年诞生于东莞长安,是国内米饭快餐连锁龙头,目前在全国已发展了346家直营餐厅。而谭鱼头则是内地很大的火锅连锁店之一,发源于成都,目前经营着约170间分店。
同时,该两公司一直就将上市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其中,真功夫2007年曾获得今日资本及联动两家风投高达3亿元的投资,计划在2011年前完成上市计划。而谭鱼头则早在2001年,就于香港注册了公司,以方便公司通过香港,达到与资本市场融合的目的。
真功夫及谭鱼头这两大实力强劲的财团参与竞购,令福记食品的争夺战变得紧张起来。尽管双方均未明确透露具体的收购作价,但据香港媒体的报道,双方在为争夺福记暗地所做的努力十分激烈。其中黄英豪表示,会考虑再收购福记的一些厂房资产,并将预计的收购价格提高。而另一财团代表之一蔡朝晖则表示,正争取得到福记债权人的支持,拟在重组协议中,将债权人可获得的股权比例提升至10%以上。
据悉,谭鱼头财团此前计划,收购目标主要为福记食品的上市地位以及部分餐厅业务。而真功夫财团的计划则是将福记食品的全部资产全盘拿下。
实业大佬傍上资本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真功夫还是谭鱼头,他们想要通过“借壳上市”的目的都并非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擅长实业的蔡达标和谭长安,在收购福记食品这件事情上,都选择了一位或多位在香港资本市场上颇有经验的资本高手作为合作伙伴。
与真功夫蔡达标达成收购同盟的蔡朝晖,目前是天行国际的第二大股东,并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职务,对天行国际的持股比例约为29%,而天行国际的主营业务就是从事证券及贸易等。蔡朝晖的简历显示,在过去蔡朝晖曾担任过东方银座行政总裁的职位,并曾在东泰证券及新鸿基证券等金融机构工作过,对资本市场十分熟悉。
就收购福记食品,真功夫财团显得十分高调。该财团特地在香港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对外表示,三方的联合是集结了资金、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以及中国餐饮业的运营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也是希望能为福记的现有客户、员工、债权人、股东及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达成很为有利的方案,也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而作为“收购绯闻”的另一方,谭鱼头则联合同样在香港资本市场经验丰富的黄英豪。据谭长安向媒体透露,他与黄英豪早就相识,并且私交很好。而黄英豪近年来在香港资本市场可谓风生水起,2008年他收购海域化工(02882,HK),后将其更名为香港资源,并在之后引入李兆基等著名富豪为投资者。2009年,香港资源通过收购,还将在清盘程序的金至尊(00870,HK)收归旗下。
如果说谭长安在餐饮经营方面经验丰富,那么在资本运作方面,黄英豪则无疑具备更大的优势。另外,香港美心集团对于福记食品旗下部分资产十分感兴趣,而单个力量的收购又太薄弱,所以很终多方的利益促成了他们组成财团竞购福记。
神秘国企半路杀出
真功夫及谭鱼头两家企业参与竞购被外界认为目的是 “借壳上市”,同时也被视为收购中很强劲的竞争对手。但令大家都始料未及的是,福记食品收购案在收购的很后阶段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3月8日,谭鱼头、真功夫相继宣布竞购失败。同时,市场传出中粮半路杀出。随后,记者联系到了中粮控股(00606,HK)。对于上述收购传闻,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向记者予以否认。
另外,还有报道称,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参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粮集团并没有参与竞购福记食品。他称“不可能有收购我不知道的,不会的。”
尽管中粮控股和中粮集团均以“否定”的态度回应记者的询问,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中粮集团通过旗下的其他公司完成对福记的收购。
如果不是中粮,那么这家神秘的国有企业到底是谁?或许,就在近期,答案即将揭晓。
福记教训
十年前,而立之年的魏东下海经商,历经千辛万苦,创造了创业五年即上市的神话;而这个潜力巨大,目标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却又在短短五年内,如流星一般,在发出耀眼光芒后,暗淡坠落。
福记的倒下,又有什么教训?
“福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民营企业,主营业务也还算经营得不错,而问题出在资金上。福记在资金借贷方面,对股市的预期过于良好,在流动性管理上没有很好地控制风险,所以在金融危机到来、股市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出现了资金断裂。”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钊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到。
“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老是长不大,资本金扩大到一定限度,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像福记在创业初期成长也是非常迅速,带有很强的冒进性。这可能使它在上市后的融资里也延续这样一种风格。”
“但从这个企业的案例上看,恐怕还有更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首先,福记总计超过30亿港元的零息可转债债券,是通过境外的金融机构渠道募集的。这么大的资金在内地是较难获得的。如果一开始,他可以从内地银行获得长期贷款进行生产性建设,或者内地的金融机构能够给予他较为低息的贷款,以偿还借债度过危机,福记应该可以避免清盘结算的命运了。所以,内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还是需要加强的。”
“进一步看,2007年前后,我们在资本市场看到了一个长期的所谓牛市。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可能比较热衷于进行资本运作,将自己的很多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金融市场上去,因为收益更高。其实这种经营理念是有些问题的,资本市场本身的不稳定,企业的投机性经营动机,这些对于民营企业乃至是整个企业界的发展会带来很多弊端。”
现在福记卖壳正在进入收官阶段,不知魏东作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