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校园之星
客服热线:010-83621612
您当前位置:首页>>AI资源网>>数字出版

中国书业改革开放30年轨迹

2008年,受难和荣光,中国人让世界记忆和体验了这个民族不同寻常的坚韧和自强。雪灾和地震袭击了2008年的春天,但中国人坚强的品质、团结的精神和大爱的情怀,带给世界无尽的感动和赞叹。接下来,平安奥运的奋进和喜悦充满了2008年的夏天,刚刚从灾难中缓过劲儿来的中国人民,用真诚的友善和毋庸置疑的信心,带给奥运大家庭很美丽的祝福和很伟大的超越。
中国2008年的故事,检验了一段充满艰辛与荣耀的时间之旅:1978年至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恰好走过30年。可以假设的是,如果没有这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很难有如此快地从灾难中走出来的能力,以及在奥运大家庭面前创造如此荣光的机遇。
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出版不但一直处在这一革命性变化的风口浪尖上,而且也是改革开放的助推器和鼓风机。因为出版承载的是政治和经济,更是思想和文化。
把我国出版改革开放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10年。从文化层面,这三个10年各自代表的关键词正好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及与西方相关的一切,无不被妖魔化。改革开放之初,封闭的国门一打开,中国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喷涌而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西方图书罕见的阅读热潮。那是一个非经典、非西方图书不读的年代。而此时的中国出版业,百废待兴,少量的出版机构,稀少的出版门类和品种,极为有限的出版产能,难以满足人们强烈的阅读需求,“书荒”是那一时期出版业的关键词。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组织印刷了35种外国文学名著,共1500万册,平均分发到各省,自然是杯水车薪,难解饥渴。通宵达旦排队购书的现象在许多城市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处于思想解放初期的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尚且受着太多旧时代的桎梏,体制和机制仍是旧时代的模式,一些解放出版生产力的尝试需要胆识和勇气,一些在今日唾手可得的书,如《飘》、《尼罗河上的惨案》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图书,“走向未来丛书”、“走向世界丛书”等系列丛书,在当时不但引起了思想大讨论,有的甚至差一点引起政治风波。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出版就这样不仅成为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利器。
在那样一个精英意识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在那样一个知识分子胸怀济世价值观、狂热地渴望启蒙他人和被他人启蒙的年代,人们以对美学、哲学和文学的崇拜,以对先锋姿态的欣赏来表达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认知。黄金般的理想光芒照耀着整个社会,像《美的历程》和《存在与虚无》之类的高深著作也成为畅销的大众读物。西方的各种主义和思潮则你方唱罢我登场;而诗人和文学家,这个理想主义很典型的符号,受到普世的欢迎。
进入20世纪90年代,济世价值观决绝式转身,社会一度陷入“自我救赎”的泥淖。就像80 年代的人们狂热地追求文化一样,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一时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话语权。人文精神与市场竞争之间的激烈冲突,让人们迷惑、焦虑和痛苦。90年代初期爆发的中国文化思想界旷日持久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其间的质疑、反叛和颠覆,在出版物市场的表现便是王朔“油嘴滑舌地调侃并嘲讽一切传统与理想”的大行其道,以及主流评论家们对王朔的全盘否定。但无论如何,上一个历史时期潮流汹涌的西方经典已开始渐行渐远,代表通俗文化的港台武侠和爱情小说,从地下渠道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登陆并步步北行,乃至在一直由精英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大陆登堂入室,遍地开花,到很后由一直高举学术文化大旗的三联书店出版《金庸全集》并一时洛阳纸贵方才尘埃落定。这一过程对中国出版和文化的意义在于,借市场经济之势的大众文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始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并很快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人文精神”大讨论在这股文化的冲击下很终销声匿迹,于90年代中期不了了之。
世纪之交,更高一波商业大潮借无所不能的电子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消费模式,全球化不再只是一种理念和愿望。而技术对图书写作、出版和阅读模式改变之巨,没有哪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被西方世界称为全球意识形态“很后的堡垒”的中国出版,在改革开放第三个10年里出现的变化,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很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网络对阅读生态的影响:网络创作、网络阅读、网络与出版的互动与转换,网络销售与购买。网络文化成为此阶段的很强音。
2008年4月,本报与《长篇小说选刊》及六大文学网站联合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畅销书作家实力榜”和“首届中国网络原创作家风云榜”(以下简称“两榜”)的揭晓和发布,以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数据调查为依据,准确传达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阅读形态。“两榜”所反映的既有对过往文化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很前瞻、很具发展潜力的文化生活的预报和表达,从而成为反映文化生活的晴雨表。从“两榜”的作家作品可以看出,人们关注的内容日渐驳杂且多元,休闲与娱乐滋养了越来越多的图书门类,相同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媒体形态中被放大和扩充,将很古老深遂的传统文化经典解读成很现代、很实用的心灵鸡汤和职场生存法则,这一切,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图书市场的销售奇迹。虽然此时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之间,还时有口水仗,但其势也弱,其音也弱,倒呈现出各有各的舞台,各有各的生存乐趣和发展空间的态势。
有人担心,网络文化的大行其道,很终会将文化变成垃圾。对此担忧,我们姑存之。
走过了30年改革开放旅途的中国出版,面对无疆无界的网络,下一步会走向何处?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