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我写作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爱批改学生的作文,也爱写自己的心得,还不时把自己的文章寄给报社。面对发表后的作品,沾沾自喜之余,我还会拿给眼下的学生去读,期望从中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对于教师的“试水作文”,有些学生羡慕不已,但更多的不以为然,更有甚者挑三拣四起来,其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为什么学生不爱读身边的作品?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是,平日老师总爱给学生提要求,命题作文,批改作文时也经常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天长日久,学生便厌倦了,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动力,滋生暗长了抵触情绪,大多学生越来越觉得作文乏味,也见怪不怪了。
“作文就是生活。”为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我学着“反弹琵琶”,开始另一种尝试——学生“教”我写作文,让学生咬文嚼字起来。
“老师,您经常写,‘你们’、‘他们’的,‘我们’是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大家!”
“别总叫我们‘学生’,老师对我们称‘同学’更显亲切。”
“好老师不会板着面孔指指点点我们,而是生活上引导、帮助,学习上鼓励、商榷。”
……
同学们用自己稚嫩而又独到的视角打量、点评着我的作文,每每一堂作文课下来,大家各抒己见、兴奋不已,似乎要把多年的怨言和对生活的感悟汇成滚滚洪流,冲击着这篇作文,也激荡着我们的头脑,大有摧枯拉朽之势。同时,思想的火花,燎原了着作文原野之火,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锻造出人世间的钢筋铁骨!
此时此刻,我仿佛置身于白居易改诗、齐白石作画、老舍写小说等大师们那种意境。春机勃发,希望无限。伴随着同学们鉴赏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越来越明白“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一种喜悦难以言表。原来,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