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AI资源网

在儿童心田书写明天的诗句

 ■本报记者 缪志聪 陈瑞昌


  “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智慧,儿童的情感,让我激动不已。此情此境,如诗如画,我仿佛也是诗人,包含着深情,在儿童的心田上,写着明天的诗句。”


  从1956年到2011年,55个寒暑春秋,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校园里,李吉林老师谱写了一首绵长而深邃的儿童教育诗。


  “一切为了儿童”,是李吉林教育理念的核心。情境教育,是李吉林独特的教育追求。300余篇学术论文、随笔,13本专著,总计360多万字的8卷本文集,记录了她向教育家境界迈进的一路辉煌,也标注了一位小学教师可贵的人生高度。


  如今,70岁出头的李吉林依然每天出现在校园里,继续着她的研究与探索。日前,记者前往南通,再一次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著名特级教师。


  起篇:


  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


  1956年,刚满18岁的李吉林走出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走进了当时的女师附小,也就是现在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从那一天开始,小学成了她的大学,她再也没有离开过孩子们的世界。在孩子们中间,她成了一个“长大的儿童”,一个引领儿童成长的“儿童”。


  1958年,年仅20岁的李吉林就小荷初露,被江苏省教育厅邀请参加编写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4年后,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全省小学语文教学座谈会上,颇有新意的发言赢得许多专家的赞许。


  “怎样把孩子教聪明”,是李吉林第一篇论文的主题,也是她从教之初思考很多的问题。对孩子深深的爱,拉开了她儿童诗的序幕。


  她带孩子们来到蒲公英花丛边,看毛茸茸的种子飘飘悠悠地乘着春风飞向河那边;她带孩子们去观察船闸,看一艘艘的大驳船、帆船,排着长队开往长江;她和孩子们一起数玲珑古塔飞檐下叮当作响的风铃;她领着孩子们一起看中秋的满月怎样从小河那边冉冉升起……


  李老师的课成为孩子们很爱的课,李老师布置的作文成为孩子们很爱写的作文。无数次,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却说:“李老师,我们不休息!休息了会打断思路的。”一名小男孩甚至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我病了,躺在床上,心里想李老师今天要评讲作文了,我听不到了,心里怪难受的。”


  怎样的魅力,让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沉浸在作文的乐趣里,情不自禁地用那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去抒写、去描绘、去表达?


  那时候,李吉林就在有意无意地“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


  李吉林说,把孩子们带到情境中,在这翻滚着绚丽浪花的世界里,孩子们的思维就会积极展开,“飞起来的心儿”让孩子的语言一下子也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


  中篇:


  情境教育的33年远航


  “我想另辟蹊径,小学语文对孩子们的影响太大了。但这些年来,弊端太多了,看出了问题不管它,我实在是坐不住!”1978年的暑假,李吉林走进校长办公室,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校长说:“您就支持我吧!我一定会努力的!”当看到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要教两个月,整整60天从上午到下午的语文课就是反复拼读字母符号,她再也坐不住了。


  刚刚“雨过天晴”的中国大地,正扬起一股清新之气。暑假后,李吉林带上了一年级实验班,她看着孩子们的圆脸,仿佛来到了花草丛中,感觉他们是那么美,那么清新,那么生气勃勃。她说:“这些小花、小草真是要喝足养料,让他们快乐地长大呀!”当时的李吉林,内心燃着一团火,恨不得一下子从“旧框子”跳出一个崭新的语文。


  她借鉴外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又从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经过反复地实验、琢磨,提出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念。她让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创造性地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且使学生身心愉悦,受到道德和审美情感的熏陶。


  历时5年(五年制)进行的首轮实验,李吉林实验班班上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55.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这个比例是当时全区学生作文优秀率的12倍。(下转第六版)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