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秋文教书发行 渠道变了 市场仍在
教辅图书退出学校征订的范围,对于习惯了以文教书发行为后盾的新华书店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拓展门店文教书零售、调整书店经营结构的大好时机。
9月1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到10天,2008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学。受交通限行、物流受阻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书业企业秋季文教书发行压力陡增。
与压力同在的是,政府为农村中小学教材买单、教材循环使用,学校不再指定教辅读物等政策法规的全面实施,对于书业发行企业来说,却又是一个不小的拉动零售的机会。
零售商机
浙江杭州小学开学的第一天,王女士趁中午休息的时间,拿着正在读三年级的女儿慧慧的教辅书书单,直奔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晚一步就卖断档了”,这是女儿春季开学时的教训。让她感到惊异的是,往年摆在三楼儿童读物区的教辅书,今年在一楼大厅铺开了“主战场”,整个大厅铺天盖地堆满了层层叠叠的教辅读物。“这样的‘大场面’简直让人有点心惊肉跳!”
从今年秋季开始,农村中小学教材全部由政府买单,教材循环使用开始在各地学校正式实施,教辅图书退出学校征订的范围。对于习惯了以文教书发行为后盾的新华书店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拓展门店文教书零售、调整书店经营结构的大好时机。
据贵州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测算,按照贵州省城市学杂费收费标准,小学每学年学杂费为170元/人,中学每年学杂费为220元/人,一年免收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为1.12亿元。这部分免掉的学杂费将流向何方?在社会、家庭对教育投入仍然不遗余力的情况下,学杂费减免之后,势必会有更多的经费流向教材教辅的零售卖场。
在黑龙江省,类似的情况也存在。自今年秋季开始,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开设《技术》、《黑龙江人文与社会》 和《生命教育》等地方课程,全省大约600万册地方教科书全部免费提供、循环使用。
各地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均由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使用,不属于学生个人所有。学校要保证教科书按照学生人数足额配备,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地方课程是循环使用教科书的一部分。每学期黑龙江省将按一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补充和更新。根据各地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版本分布情况和当年的实际学生数,原则上每年按1/3的比例补充资金,用于更新循环使用教科书。
今年是广东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的第一个新学年,大部分家长因不用交课本费,反而增长了教辅购买的热情。广州市广州购书中心、北京路新华书店文教书架前,虽然天气酷热,但仍然人头攒动,推手推车来购书的、全家出动的、好友一起来团购的……书店也“应景”地把各年级教辅书摆在了很显眼的位置。
一位家长给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算了一笔账:孩子上一年级时,每学期缴纳180元学杂费,学校统一购买教辅书,家长无须操心;但这个学期开始了,学校只发了语文、数学、音乐、思想品德等几本教材,其余的资料全部要家长自己去书店买,究竟得花多少钱,就得看自己舍得为孩子投入多少了。事实上,每个城市家庭为此将在零售书店消费多大的一笔款项,具体数额或许我们无法估算,但这一无解的问题仍会让零售书店欣喜若狂。
另一个值得零售书店振奋的消息是,近期国家相关部门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和公办学校为主进行解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受条件的随迁子女,要统筹安排在就近地公办学校就读,不再收取学杂费和借读费。
对于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流动人口的图书购买能力一直不高,尤其是在教材教辅方面。这一规定的实施,势必会拉动流动人口对相关图书的购买。对于这些城市的书店来说,商机就在眼前。
卖场准备好了吗
学校不再指定教辅用书,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挑选合适的辅助读物。这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加大了书店采购和图书上架的难度。
今年春季,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由政府买单后,学校不再为学生集体购买教辅书,但是在中高考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仍然给学生开书单,由家长和学生自行购买,这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教师们看好或者习惯推荐的教辅书都不同,加上众多出版社为争抢教辅市场这块大蛋糕,推出了良莠不齐的大量教辅读物,这让学生手中的“教辅书单”五花八门。
此外,各种教辅书的需求量也是不确定的,只能由书店根据经验来判断。特别重要的是,由于现在中小学都在进行“课改”,每一年的教材都不同,所以每一年的教辅书也同步跟着教材而变化。这意味着,新华书店对教辅书备货过多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这些教辅书到了下一年就成了一堆废纸。据统计,2007年,浙江省新华书店报废的教辅书高达200万元。在亏损的压力下,出版社不敢印太多,书店也不敢备足货,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和孩子频频遭遇教辅书断货的主要原因。另外,即使书店做足“预先功课”,能把大部分主流品种网罗到店中,也不能照顾到每一位教师的书单,有一些“漏网之鱼”也是不可避免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个案。以浙江省店强大的经营能力和库存实力尚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各校用的教科书版本及对教辅书的选择不尽一样,因此各地书店因为并不完全掌握学生们的需求而不敢贸然进货。“所以,一些教辅书容易出现断货现象。”广州市北京路新华书店有关负责人解释。
广东江门市新华书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以往每到新学期,学校教师都会提前到书店征订教辅书,但自“一费制”推行以来,变成家长、学生自己到书店购买教辅书,因为难预计,所以刚开学几天,就有少部分教辅书断货。
做好开学高峰期的功课
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捧着十几本各科教辅书,兴奋地说:“我们从昨天就开始跑书店,可是找到的不多,今天将单子给了营业员,她帮我一下子全找齐了,省了自己不少麻烦。”
其实,这只是王府井新华书店在应对开学日高峰方面的一个小举措。除了按照传统方式积极调配货源,开展教辅图书联展外,王府井新华书店针对北京市各个区县使用的教材不同、购买同步教辅令学生家长头疼的问题,开展了“同步教辅照方配书”的人性化服务。书店工作人员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市场调研时各所学校教师的反馈意见,在卖场按不同年级、不同区县张贴了“北京市教材版本明细”,开出了与配套教材对应的教辅书单,避免家长因盲目选书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但并非所有的书店都像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一样能够及时推出这样的举措。在广州购书中心二楼,家在白云区的曾先生手里拿着一张清单,上面是准备升读五年级的女儿手抄的各科必备辅导书,“老师指定的,全班必须要买同一种。”曾先生说。但是,他在购书中心转了大半天,还是没有找到指定的那本语文辅导书,显得很无奈。据了解,每年开学,当地的家长都肩负着为孩子找书的重任,为求一本“指定教辅”,奔走于各家书店之间。
为抓住开学前后学生购书的良好时机,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书城提前开始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书店在注重图书多品种、高质量、优版本考量的同时还在宣传服务上加大力度,通过门市宣传展板、 POP重点推荐、畅销新书展示、电子显示屏、广播台宣传等方式,将上万种品牌图书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对于书店来说,显性市场是必争的,潜在市场是必要的。当显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谁抢占了潜在市场,谁就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