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教育”——
让教育回归应有的精彩(教改在基层)
本报记者 袁新文
所谓适度教育,是指教育者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校长 李慧军
你相信吗?老师教得好不好,不光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中有多少不是“小眼镜”。在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学生近视率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近3年,该校5个年级组的近视率均呈下降趋势。老师们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学校的“适度教育”。
分享“作业自助餐”
学生成了“小老师”
“凡是与考试有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过度’了,如过分的考试评价、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指责等;凡是与考试无关但与孩子未来发展相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不及’,如身心健康、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成了‘做题教育’,成了‘目中无人’的教育。”对于教育现状,校长李慧军感触颇深。
为此,该校提出“适度教育”理念,结合“小学适度教育研究”课题,开展生动的教育实践。李慧军解释说,所谓适度教育,是指教育者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其特点是顺其自然,适当引导,“承认不同、尊重差异”,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采取教育方式,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孩子优良的个性实现很大发展。
以“抑制过度的教育、提升不及的教育、调整错位的教育、发展绿色的教育”为目标,该校建立了适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除了常规性的分数考核之外,还把学生的健康、习惯养成、基本公民素养、学生及家长评教、潜能开发、学生的学科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等全面纳入评价范畴。
六年级7班学生吕嘉欣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老师都会布置几项不同类型的作业,让他们任选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完成,老师的讲课方式也很灵活,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有时还让学生自己备课当“小老师”。为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该校实施“作业自助餐”制度,根据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不同学生可完成不同数量和内容的作业,按需分配,适时适量,花样繁多,“营养均衡”,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王志敏说,对作业实行分层布置,可以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形成乐意完成作业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