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平公正 激活教育一池春水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起跑线,公平和正义本应是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用制度保障教育公平,湖北省随州市教育局从破解社会关注的难题热点入手,将中小学教材选定、学生资助、中考招生等工作置于阳光下运作,全面推行阳光招生、阳光收费、阳光办学、阳光财务、阳光资助、阳光人事、阳光政务,坚持依法治教,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有力地提升了教育的公信力。
随州的教育靠什么走向公平和正义?随州市教育局局长吴江明说:“让阳光沐浴学校,让教育在阳光下进行,我们就能杜绝一切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
重拳出击,彻底斩断伸向学生书包的黑手
今年6月,一场特别的“中小学教材选定会”在随州市教育局举行,会上各出版机构介绍版本,基础教育教材选用工作委员会的成员无记名投票,当场公布结果,并上网公示。
与以往教材选定不同,此次基础教育教材选用工作委员会的成员是在全市通过层层推选评定产生的。19名评委中,10位是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4位是基层教研员,3位是纪检干部、行风监督委员会和新闻媒体工作人员,1位是家长代表,仅有1位为教育行政干部。
教育行业很大的腐败之一在教材、教辅征订上,其中利益链条巨大,又易暗箱操作。越公开就越公正,针对教材征订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随州市教育局痛下决心,极力推行教材、教辅改革,将教材的征订交给专业人士选定,置于阳光下操作。
随州成立的基础教育教材选用工作委员会,彻底废除了过去由行政领导人直接单独决定教材版本的成例,而改为由用教材的人、接触教材的人亲自选定教材版本,很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利益,同时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
与此同时,随州市教育局又将教辅征订全面推向市场,斩断了教育行政部门与书刊发行千丝万缕的联系。明令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行机构和各类中小学校,不得将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教辅材料、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教辅材料推销活动、不得随教材捆绑销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五个“不得”将教辅的征订、发行完全置于阳光下操作。
核查清对,上缴国库900多万元虚报资助金
在湖北省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因为“阳光”和“规范”,随州被誉为资助战线上“一面不倒的旗帜”,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教育局”。而正是几年前发生在随州的一件事拉开了“阳光资助”的序幕。
2007年秋,国家开始对中职学生实施资助政策,这一举措带来了中职教育的春天。但随之而来的是,资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中职学校虚报生源,以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一所民办职业学校以伪造证件的方式应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身份核对,套取国家900多万元学生资助金,指标都已下拨到校,随州市教育局在很后的审核中发现了问题,果断截留,核查清对,并全额上缴国库,确保了国家资金的安全。
每年国家下达随州的中职资助金都有数千万元,如何确保大量的国家资金安全,把这些助学金真正用在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这是摆在教育局面前的一件大事。随州市教育局从制度设计入手,严把八个关口,从下达《计划通知书》、送达《入学通知书》、填报《学籍注册(采像)申报单》、下达《批准学籍注册(采像)通知书》、填报《学校资助金汇总表》、下达《批准国家助学金发放通知书》、《助学金统计表》,到建立助学金专户档案。八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效地防止了资助金虚报的现象。
同时,随州建立了市教育局指导下的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阳光操作封闭运行委员会”,由学校校长及分管校长、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市政府督学、市教育局特派员组成,五位一体,相互制衡。
资助金的发放完全阳光操作,举行现场公开发放仪式,核查学生身份后,学生逐一签字领卡,确保了资助金直达学生手中。如遇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本人到场签领,则由学校在发放之日起30天内汇总重新申报,逾期未领的由银行退回国库,保证了国家资金的安全。
资助金的阳光操作,让助学金真正用到了学生身上,又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一大批教育战线人员。很多曾经对阳光资助心生怨恨的校长、学籍管理员感慨道:“幸亏教育局当时把关严格、依法办事,否则自己现在已被司法部门追究责任了。”
阳光招生,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机会
如果到了六七月份还闻不到中考升学大战的“硝烟”,看不到家长为子女择校忙碌奔走的身影,局长收不到各方反映问题的电话,那么这个地方的教育可谓在和谐中发展了。
往年中考过后,随州市的两所省级示范高中——随州一中和随州二中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各施奇招,互不相让,生源之争不仅导致两校关系紧张,也让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学校时伤透脑筋。
面对此情此景,随州市教育局重新转换教育部门的角色,强力推进“阳光招生”,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新政,在湖北省率先构建了全市中考招生工作平台。将招生委员会更名为招生考试委员会,统筹管理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在整个中考考试招生工作中,随州以统一组织考试,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划定分数线,统一志愿填报,统一招生录取,统一注册学籍等“十统一”总揽全局。同时,采取与黄冈市联合命制中考试题的方式,保证试题的严密性,在县级学校实行集中考试,率先推出网上阅卷,公开申诉渠道,确保学生权益得到保障。
曾有人说,“高考是教育战线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圣地”,随州统一中考网上平台,就是克隆全国高考考试招生的模式。随州市教育局局长吴江明坦露心迹:“我们依法规范、治理中考考试招生工作,就是重提法律底线要求,将应该到位而未到位的工作做到位。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就成为我们实践中的创新。”
规范财务,将权力的猛虎关进笼子
在许多地方,“一支笔”多由单位“一把手”掌管,而原始凭证一经“一把手”签批,就为财会审计报销开了“绿灯”。对此,随州明确规定,党政“一把手”不得直接分管财务,这为推行“阳光财务”又增加了一道制度保障。
在随州市教育局机关和市直单位、学校均设有财务监审领导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凡在2000元以上的物品采购,没有监审小组参加不购买,社会活动、大宗物品的购买、大型建设维修经费支出要进行监审论证,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不搞人情签批或糊涂签批。
而严格的教育内部审计在独立监督和评价本系统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方面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州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启动对市直二级单位和学校的内部审计,这无疑又给学校的财务活动加上了一道“紧箍咒”。
每学期一开学,收费工作是很敏感的,绷紧了管理者的神经。就在几年前,随州高中学校招生,每年都要上演一场学费减免大战,湖北省定的“三限生”收费政策在随州难以执行。本来财力不济的随州每年总有几千万元的教育规费流失。从2007年开始,随州市委、市政府明令根治“条子生”顽疾。随州市教育系统顶住压力,规范高中收费,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不予减免。当年,全市高中学校同比增加入国库的规费收入约3000万元,遏制高中招生收费乱减免腐败问题成效明显。同时,每年各学校还将“三限生”收费的10%用以资助贫困生,为扶贫助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靠制度约束权力,靠民主实施监督,靠监督规范管理,随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让公平正义在阳光下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