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激励与约束的良性平衡
日前,一辆特别的流动宣传车吸引了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市民的注意,与往常不同,喇叭中广播的不是商业广告,而是中小学师德建设承诺的十项内容。令市民意想不到的是,“不参与有偿家教、不推销教辅材料、不收受家长钱物、不体罚学生、不在学术考试职评中弄虚作假”等十项承诺,竟以如此广而告之的形式传进了他们的耳中,扎根于他们的心中。当天,泰兴市9109名专任教师与近13万家长面对面,一一签订师德建设承诺书,自觉、主动、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双承诺、三评议、家访周、‘四无’学校、三争三创三满意、万人帮困助学‘阳光行动’……”说到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自选动作和特色载体,泰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毛华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2007年以来,泰兴市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提高、实践活动锻造、先进典型感召、绩效考评推动、纪律制度管理、快查严处警示等六种方法,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杠杆功能,狠抓师德建设工作。测评结果显示,群众对泰兴师德建设的满意度达96%以上。
注重激励,运用正面力量提升师表形象
“去年父亲遭遇车祸卧病在床,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我的学习和生活。要不是有老师的及时帮助,我是不会安心在学校读书上课的。谢谢老师,我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们……”9月20日,在江苏省泰兴市珊瑚初中“阳光行动”师生结对帮扶推进会上,学生戴佳蓉的发言让在场的人动容。
2009年以来,泰兴市教育系统开展万人帮困助学“阳光行动”,近万名教师通过辅导功课、捐赠助学金、交流谈心等多种形式,全面帮扶结对的学生,使一万多名“双困生”走出了困境、取得了进步,受到广泛赞誉。
毛华平认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让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必须要注重广大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内源生发,从正面持久激励他们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升华师德境界。
思想教育提高、实践活动锻造及先进典型感召正是泰兴在师德建设中所采用的三种激励方式。近三年来,泰兴市坚持每年开展一项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的必备内容,坚持开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每学期初集中开展“学校向社会承诺、教师向家长承诺”活动,坚持每学年统一部署帮困助学活动,用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升华师德境界。与此同时,突出对教师身边“活教材”的学习,挖掘并培育了一批教书育人的模范,充分放大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不忘约束,加大防治力度规范从教行为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师德建设也不例外,既要以激励杠杆大力弘扬正气,又要以约束杠杆坚决抵制歪风。”毛华平认为,如果说激励杠杆着眼于自觉,起到从正面引领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效用,即鼓励大家争当先进,是多多益善、上不封顶的软目标;那么约束杠杆则着力于“觉他”,起到从后面推动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效用,即要求大家保持合格,是全员覆盖、下要保底的硬任务。正是利用绩效考评推动、纪律制度管理、快查严处警示这三种有效的约束杠杆,泰兴筑牢了广大教师防微杜渐的思想防线和遵纪守法的师德底线。
2009年,泰兴以实行绩效工资为契机,把师德表现列为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刚性内容,并加大考核权重,直接与教师的个人收入挂钩,增加了师德失范的风险成本,同时在提升职务、晋升职称、评优奖励、业绩考核等方面严格实行“一票否决”或“创优加分”。2010年,泰兴整体推进“三评议”活动,要求全市134所学校在晋升职称、提升职务、评优奖励时必须组织对个体教师的评议,要评出积极性、评出差距感,让所有学校、教师提高有目标、整改有方向,此举促进了师风、校风、行风的大面积净化和大幅度优化。
在时常开展明查暗访的基础上,泰兴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监督员等方式,对违规收费、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重、难点问题,时刻保持高压态势,一有群众举报、立即组织核查。近几年,泰兴涉及师德问题的举报数量和查实案件明显下降,测评结果显示,群众对师德建设的满意度达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