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AI资源网

抓住内涵就抓住了生命线

 ■本报记者 柴葳 刘琴 张东


  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在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教育进步与发展动力的今天,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深化内涵建设,进而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办个活动喊个口号


  浏览一些中小学网页中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红红火火开展的“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朗读比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变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似乎办个活动、喊个口号、打个标语就是建设了校园文化。而这些远非校园文化的全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坦言,目前一些中小学开展的文化活动很多,但对活动的内涵缺乏深入挖掘。“教育是针对人的个体的,其中很让人牵肠挂肚的是感情,缺乏情感的活动,再轰轰烈烈,也只能带给学生浮躁和功利。”方青说,校园文化一定要有情感的力量,在这方面学校要坚守。


  “现在,文化立校已成为很多中小学校长的共识。但对校园文化,我们还要拓展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挖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认为,注重内涵,文化育人,挖掘、充实、丰富内涵,是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四川德阳市第五中学的主页上,有一个“活动专题”的专栏,科技节、社团节、读书节、学生会竞选大会等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乐在其中,原因就是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将各种文体活动整合在一个“博”文化的系统内。围绕一个“博”字,生发出包含理念、机制的学校之博,包含知识、技能、思想的教师之博,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学生之博。“在‘博’的概念下有一套体系,解读了‘博’的内涵,便于实施者执行和操作,不易走偏,又有一定的文化规定性。”陈如平评价说。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在信息化时代,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之间的反差,使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未成年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不是给父母洗脚就是敬老,而是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认为,教育是桥梁,追求的效果是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活动而活动。


  文化育人诉求亟待内涵挖掘整合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经历了一场特别的开学典礼——爱的牵手。一年级的教师们蹲下身子,把孩子轻轻地抱在怀里,耳语着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今年我校的开学典礼没有任何成本,可一年级的孩子回家就对父母说,今天很想哭,想流泪。我们给了孩子什么?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在方青看来,校园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细节,其核心就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育人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这样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就不会缺少爱,不会缺少爱的能力。”


  “无论是涵盖了整个学校运作的管理制度的规则体系及学校道德风尚的制度文化,还是校园文化很高层面的精神文化,都有很多内涵可以挖掘。”陈如平说。

tryptizol 25 mg go tryptizol 10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