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大中小学联动培养创新人才
本报北京11月27日讯(记者 余闯)今天,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海淀区教委等举办的大中小学联动培养创新人才成果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海淀区目前已基本形成大中小学资源共享、课程联动、师资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合作机制。
2008年,海淀区提出大中小学联动的概念,2010年正式把大中小学联动作为社会大课堂实施模式之一。3年来,海淀区发展市级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86家、区级资源单位50家,为区域联动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资源平台;建立中小学特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积极与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学区、校外活动中心寻求合作,以协议的形式形成资源共同体,建立了16家资源联盟,初步形成了大学与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