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AI资源网

瀚海戈壁育明珠

然而,自2008年移交到格尔木市政府管理,学校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年时间,学校新建了3栋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教学楼,拥有塑胶跑道的体育场也修起来了,校园地面也全部硬化。学校新建了200平方米的锅炉房,供暖覆盖全校,学校里再也看不见“小矿工”了。


  王清亮说:“格尔木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教学综合楼、城乡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购置、饮水安全等一系列教育项目。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大变样的背后,是格尔木在教育上投入的逐年增加,仅在2010年,教育经费支出就占到市级财政支出的19.7%。当年,格尔木教育基本建设共实施新建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等30个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


  投巨资专为流动人口建高标准学校


  格尔木市区常住人口21万,外来人口占一半以上,“格尔木在整合教育资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外来人口的需求。”张瑞国说。


  温州人朱陈毅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儿子在老家长大后,思子心切的朱陈毅动了把儿子接到格尔木的念头,不料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朱陈毅笑着说:“老辈人的印象里,西部的教育怎能跟浙江比。”不过,朱陈毅却心中有谱。在准备把儿子接来之前,他已经对格尔木的学校进行了充分的考察。“我跟校长们谈,跟老师们谈,尤其是跟有子女在格尔木上学的同乡们谈。他们的意见都很一致,格尔木的学校有水平,有实力把孩子教好。”朱陈毅很终还是把孩子接了过来,送进了市江源路小学。


  江源路小学是2006年秋季投入使用的小学。学校建设之初就定位于为流动人口子女服务,如今学校28个班的1500余名学生,55%属于流动人口子女。校长侯学峰介绍:“本市学生和外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教师对学生也一视同仁。”


  曾有一次,奶奶担心小孙子的学业,特意从温州跑来看望,结果刚跟孙子见面,老师就打来电话,说她小孙子很近作业潦草,要她多加敦促。这让老人感慨万分,心中一块石头骤然落地,在格尔木呆了几天就回了温州。


  格尔木市三角金北社区属于流动人口聚居区,社区条件落后,然而就在灰色的砖瓦平房之中,却有一座堪称“豪华”的公办昆仑幼儿园。这所总投资3058万元的幼儿园硬件设施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园长侯玉清说:“幼儿园1000多名孩子几乎全部是来格尔木务工的民族群众子女。”应有尽有的玩具,丰富营养的伙食,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在花园般的校园里玩耍学习。


  “十一五”以来,格尔木集中财力,投入大量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整合,并在人口密集区和流动人口聚居区域新建、改扩建25所学校,解决了11053名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占全市学生数的30.2%。


 

tryptizol 25 mg tryptizol 10 mg engorda tryptizol 10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