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AI助教机

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1.5万亿 数字出版将成重要引擎

 人民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常红)1月9日在2012书业发展论坛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销商大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音像电子处处长许正明指出,传统出版业目前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出版图书328387种,新闻出版业总产出2010年超过1.3万亿,根据很新统计,2011年达到1.5万亿。



  传统出版业目前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以2010年为例,我国出版图书328387种,图书品种、总印数、总印张和总码洋比上年分别增长8.84%、1.9%、7.22%和10.37%。期刊9884种,品种、总印数、总印张、总码洋分别增长0.33%、1.99%、8.91%和7.58%。报纸受网络影响很大,现在是1939种,品种、总印数、总印张和总码洋依然分别有增长,这四个指标无论书刊、报全部是增长的,而且有的增长幅度是不小的,接近10%。所以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以图书、期刊、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业,不但没有明显下滑,反而处于上升态势。2010年和2011年也一样是增长的势头。



  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一些发达国家开展数字出版比较早,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特别是在专业出版领域,我记得我国好多开展数字出版很初的就是受爱思唯尔出版的启发,在厦门大学举办了一个数字出版培训班,给我们进行了一些启蒙教育,他们的数字出版业务有的已经达到了50%,像iPad的普及、大众出版业很快,但是即便是这样,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提供的数据,美国计算机和手持终端这么高的国家,2010年的图书构成是精装书的销售量是35%,口袋书是56%,电子市场份额只占5%。



  无论对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提供高品质的内容资源。特别是在渠道、技术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内容显得更为重要。传统出版单位开展数字出版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资金方面的优势。随着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大的集团上市,它融资以后把数字出版或者新的业态作为图书重点,特别是大的集团在资金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二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出版资源,有的社一年出版上千种书,有的社很多一年用的书号有3000种。传统出版企业集中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包括编辑人员、背后长期合作者。三是管理方面的优势,传统出版单位在管理和出版标准化方面有一套制度,包括出书的三审三校制度等等,这些对从事数字出版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据统计,2009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突破万亿大关,2010年超过1.3万亿。根据很新统计,2011年达到1.5万亿,占文化产业总产出的60%以上,可以说是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要在今后十年实现由新闻出版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使新闻出版业总产出占到国民经济的5%,从发展空间看,传统出版业虽然在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或者发展潜力已十分有限。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记得一次开会总署的领导说,在向全国人大教课文委员会汇报工作时说到我国的图书,无论出版品种还是规模都是世界第一,有的专家很尖锐地提出,十大污染行业里造纸业和印刷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出版业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的需要。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从整体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是相称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事件上很有影响力的100本书里,中国一本书都没有入选。中国在期刊、报纸、音乐、电影、数据库这类产品有影响力的也非常少。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手段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传播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的文化需求,提高我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数字出版利用传播载体优势,特别是在“走出去”方面应该会有所作为。



  制约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因素。现在除了网游、手机音乐彩铃等盈利模式以外,大多都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我觉得制约出版业的发展有七个方面。一是观念方面的问题,因为传统的出版单位和出版集团启动太晚,现在还在观望状态,这种改变还是需要时间的。二是技术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终端和国际上差距还是很大的。三是标准方面的问题,现在数字出版发展标准如果不能先行,或者没有统一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四是版权问题,数字版权保护是全球的难题,但是我国数字版权水平相对比较低。五是内容问题,现在传统出版单位很少愿意将新书和畅销书提供给电子书生产厂商或者在线进行销售,现在电子书的编校质量比较差。六是人才问题,在数字出版时代打破了传统出版单位严格分工的界限,它可能是版主,把关就是他一个人。七是管理问题,在数字出版时代,立法、新情况、新问题非常复杂,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



  中国距离数字出版时代到底有多远?互联网也好,数字出版技术也好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新的、先进的就一定是好的,因为一个产业的培育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大家可能知道,在我们光盘出版方面,我们的载体不断翻新变化,CD、VCD、超级VCD、EVD、压缩VCD等等形式特别多,一个形态出来以后,一两年就更新了。特别是在2004年下半年,大容量低品质的压缩光盘推出以后,原本一部电视剧30张盘,一下变成4张盘,以前我们还引以为骄傲的是建立全球的光盘复制中心,现在请客之间到了崩溃的边缘,全国的音像书店从8万家迅速下降到3万家。反过来看看美国,从录音带、录像带直接到CD、DVD,没有发展其他中间过渡的产品,包括他们以前很早就掌握了MP3、MP4,包括苹果的升级换代都是渐进式的,所以很多新产品是放在抽屉里面,并没有着急推出,他们清楚一个商业模式的形成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一个成熟商业模式的打破是需要很大代价的。



  对数字出版而言,要真正认识到传播手段只是一种辅助实现的工具,文化精品是在线下,并不是说很多网络小说就能产生的,量可能很大。从这个意义来讲,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也是逐步整合或融合的过程。在不远的将来,两种出版形态很难区分。所以大家谈到国外大的出版集团,可能原来还是做图书出版,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两个领域的人在做?主要还是因为数字出版的门槛比较低,传统出版相对较高,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很初是进行数字出版。这是管理体制造成的。



  我们现在制定一些产业政策,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时,必须把数字出版作为一个增长点,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引擎。数字出版真正成为主流甚至是主导有两个关键时间节点,一是国内出版单位的畅销书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能够实现同步发行;二是国内出版单位的畅销书只发行电子图书而不再发行纸质图书。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有的人说是五年,有的说也许是十年,但是随着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到2020年左右,中国一定能够建立起一个现代的新闻出版体系,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