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迈在全国前列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米格)“江苏的农家书屋建设投入大、速度快、质量好,为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带了好头,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我国东部地区树立了典范。”这是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对
江苏农家书屋建设的称赞。在今日召开的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在上半年已经建成农家书屋5627个,走在了全国的首列。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前村的农家书屋大院整洁清静,书屋和文体活动、计生、法制宣传、纠纷调解室连成一排。约30平米的书屋内,10来位村民正占据着两长大书桌。有的看报,有的在查阅养殖类书籍。
这个书屋的图书管理员是个26岁的小伙子。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村里的现金会计,2006年12月份书屋建成时,他就改行当起了图书管理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服务于读者,通过电脑操作登记借阅,并且还可以联网县图书馆,为读者查找资料,以备借阅。他告诉记者,书屋设立了《农民需求登记簿》,根据读者的需要,约一年时间会和其他书屋对调书籍,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读书愿望。
东海县图书馆馆长告诉记者,把农家书屋与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紧密结合,把县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直接联系起来,不但可以把图书馆做大,同时用藏书和技术优势把农家书屋的图书设备进行整合,再把书流通下去。图书的产权和设备归属县图书馆,使用权个管理归属村委会,而管理软件由县图书馆负责建设,包括岗位责任制的制定,以及图书需求都由县图书馆统一调配。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图书的流通,县图书馆使用计算机远程互动,可以清楚的知道书屋的开放时间和借阅量,以及借书籍的类型,个别图书的需求,可以通过电话联系进行调阅;再者是村村之间的书屋藏书整体交换,因为在建设初期,就体现出了每个村的书之间不重复,从而更有效的使书屋能够长久的运转下去。
早在2006年初,在江苏省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苏省全面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并且扎实的推进着建设步伐。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经有11个市、县、区实现了农家书屋在行政村的全覆盖。难能可贵的是,其中还包括一些经济非常薄弱的地区。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建设书屋的初期,农家书屋就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江苏省的20个相关省级部门组成农家书香工程知道委员会;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专门组建农家书香工程建设责任制,由局领导和各处室负责推进部分书屋的建设;省财政至今已经安排了专项资金2900万,用于资助经济欠发达地区书屋的建设;一些省辖市政府将书屋建设归入下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体系;有的地区将书屋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中;经济较好的地区自拨专款,并且定期更新书籍。数据显示,目前江苏省省级以下各级财政用于农家书屋建设的专项资金达2504万元。
东海县立埝乡,书屋图书管理员是名退休教师,他执鞭31年,如今已经71岁了,他没想到在退休10年之后还能发挥余热,成为图书管理员他认为是个光荣。他告诉记者,来这里看书的农民大多数是需求农业养殖致富类的书籍。他说起事例来如数家珍。村里的谁在这里通过读专业养殖书籍,把自己的养猪产业搞的红红火火,一年下来赚了多少钱;又是谁说要养鸡,但是不识字,可还是在这里借走了一套书,让别人读了说给他听,没多久,居然建起了养鸡场。他说看到村民们能够通过他管理的农家书屋获得精神和经济上的收获,他就有说不出的喜悦。
管理,是农家书屋能否良性持久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之初至今,强调科学化管理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全省各地都在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规范、科学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一直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江苏省的首批农家书屋即将运行之时,省新闻出版局就对准管理员们进行了集中的专业培训;有的地区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挂钩到农家书屋,一对一的帮扶培训。使得农家书屋每建成一个,就是一个可以成熟运转的“机车”。
把农家书屋比喻成“机车”,就正如机车要注重平时的维护保养才能驶的更长久。农家书屋也一样,只有保持正常的运转,才能体现其本身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在所有运转中的农家书屋里,各地相关部门对其关爱备至,采取各种措施,坚决杜绝维护不善和时开时关的现象。去年,在农家书屋建设的号角响彻江苏大地之时,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及时开展了农民读书征文,评比百佳农家书屋和百佳农家书屋管理员,推荐百种农民读物,举办百场农民读书演讲等等覆盖全省的大型活动。同时积极改善农家书屋的阅读条件,把一些闲余时间坐在麻将桌前的农民吸引到了书桌前,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记者在今天的会议上了解到,到今年年底,江苏省将预计建成农家书屋8474个。在2009年建设4586个,2010年建设42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