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刘联光 生活激情就从学习中来
一位“古老”而时尚的老人
本报记者 李勇军 文/图
“他是我们这儿年龄很大、文化很高的人。”“他德高望重,虽然年近90,但说话有条有理,身体硬朗得很。”在眉山市洪雅县桃源乡黄湾村2组,一位叫刘联光的老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乐意助人,虽然已经89岁,但丝毫不显颓势,被十里八乡的村民们称作是老寿星。
记者见到老人时,老人正在自家院坝里摆弄盆栽。老人说,他一有空就到院子里走走看看,为花草树木浇浇水,修修枝,天气好的时候,也会到菜园里帮忙干些除草之类的活,在修身养性的同时,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本村哪家有喜事,他就帮着写对联;谁家闹了矛盾,他也会前去调节疏通,老人说,能为别人做点事,就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问及老人的长寿秘诀时,老人谦逊地说,他这个年龄还算不得长寿。要说怎样保持健康的话,两样东西很重要:一要有知足平和的心态,二要有生活的激情。
老人说,他曾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奔赴印度战场。“能从那个战场幸存下来,就已经是上天给我的第二次生命了,现在社会越来越好,还有什么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呢?”于是,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老人都乐观豁达面对。
心态大家都明白,可生活的激情从何而来呢?“我这个年龄唯有的生活激情就是学习!”记者更加纳闷儿了,这么大岁数了,学什么?跟谁学?
老人领着记者来到了客厅后的书房,一进书房,记者可吃惊不小。两个书架整整齐齐的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报纸。既有经典古籍,也有党报党刊,而且都分门别类,按日期整齐摆放。老人说,这个房间保存着他从1987年以来订阅的所有书籍报刊。
书桌上还有老人的手稿,有毛笔书写的,也有钢笔书写的,虽然纸张有些泛黄,但字迹仍然苍劲有力。老人说这些是他年轻时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现在翻来却别有韵味。
虽然现在需要放大镜才能看书,但老人依然坚持着每天四小时左右的看书学习时间。他说,其实人身体的衰弱往往是从精神松懈开始的,坚持每天看书,就让思想的弦绷紧,给自己一点小压力,往往更能激发机体的潜力,使身体更好的运转。而书当然是个好东西,“知识给我带来的营养不亚于米饭,”老人骄傲的告诉记者。
除了书,老人对电视也是情有独钟,他感叹现代科技的神奇,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大事。新闻和体育是他很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因此,老人可以说出自己对欧债危机的看法,甚至还可以和记者一起谈论篮球明星科比和林书豪。这样一位“古老”而又时尚的老人,不得不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