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制止教辅市场的乱象
辽宁各地中小学生开学之际,大中小书店甚至是学校周边的文具商店抓住时机,上架的教材辅导书销售火暴。 “很快三天编出一本”,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方的教辅市场乱象远不止于此,教辅书质量难以保障,是否合法授权出版叫人难辨。(新华社电)
每到新学期的开始,媒体都会报导各地的教辅乱象。笔者总结下每次提到教辅乱象时,大致都是分几部分。先是国家发出通知,然后各省再跟着下发通知,每年的通知内容基本一致。接着,电台电视台还有网络上长篇累牍的报导各地教辅乱象,并到处深挖乱象原因。就这样维持一周左右的时间后,对教辅的问责现象就算已经结束。而学生们还是照样东走西奔的去找老师规定的教辅材料,买不到的还是受到老师的训斥,买到的没几天,老师又会通知学生,重新做一本练习册。
笔者在图书发行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对于教辅乱象是深有体会。每到新学期开学,家长拿着孩子写的教辅名单来到书店,当听说没有后,有的家长破口大骂,有的家长唉声叹气,一本不到100页的教辅,要花25元,等拿到材料时找不到价格。有个家长诉苦说:没有买到练习册,只好复印了一本好让孩子能有题做,但第二天孩子中午回家后告诉他,老师说了,你们家要是没钱的话,就别念了。家长们不敢去学校找老师理论,只好咽下怨气,再花高价把材料买回来。
学生教辅市场的混乱,还不只是三天出一本,更深的问题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国家是否允许把学生当成摇钱树,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还是培训成机器。一本小小的教辅,就能折射出很多问题症结来。教辅乱象的背后,牵扯的是太多的利益纠缠。老师在每次的与书商操作后,都会得到丰厚的利益,并且这种利益还会继续下去,如有人想打破这种利益链条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怎么抚恤这些已经吃惯了的教师们。教委就像上挤下压的奶妈一样,不敢严格管教老师,怕老师们罢课,更不敢得罪上级,怕自己的位子不保。
谁来终止教辅材料的乱想?针对乱象怎么处理?一,九年义务教育要真正做到实处,学生的学费,书费等一切费用全由国家财政承担。二,提高教师素质,如发现教师有要求购练习册和补课行为时,取消其教师资格,并让其永远不能踏入教育行业。三,教辅材料跟课本一样,由国家统一编写,免费发到学生手中。四,国家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不管是教材还是教辅材料,地方出现问题,一律问责到底。
只有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孩子是未来时,我们倡导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才会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