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POD出版
POD , Print On Demand,翻译成按需印刷、或随选印刷,意指需要的时候才印刷,不必预先印制储存,节省印刷费用与储存空间。当然这个概念来自数字印刷,因为印刷的单位成本固定,在短印量与时效上,优于传统印刷,大家一时惊于这一技术可能给出版界带来创新,POD 遂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甚至是解决困境的咒语。
热潮与事实往往有差距,POD 固然成功的运用在特定的营运模式,像是美国的 Lightning Source,每天印制的五万本书,来自两万七千张订单,每一订单平均还不到两本书,但上游出版界对 POD 的期望,却迟迟未能实现。出版印刷杂志 Seybold 很近刊出分析评论,指出 POD 仅是一种印刷技术,是经济有效仅印一本书的技术,既非奇迹,更不是出版革命,务必要把热门话题与实际情况分隔,才能正确运用。
分析评论说,美国有不少以 POD 为名的出版社,如 AuthorHouse、iUniverse、Trafford、Xlibris、PublishAmerica 等,专门替作者出书,任何人有著作想要出版,都可以把电子稿交上去,依服务项目的多寡,支付 400 到 1500 美元,就可以进入系统出版了,但出版后并不印刷实体书,先在网上出售,等到有人购买才印制成书,这也是 POD 的很初概念。
这种 POD 出版如果与传统出版比较,立刻就看到营运模式的概念不同,POD 是来者不拒,极力吸收新进作者,传统出版则精挑细选,新进作者不易踏进。传统出版社需要大批印制,先要支付印刷与储存费用,直到大量销售才能回收,而 POD 出版社正好相反,以收取服务费为主要营收财源,所以不论著作内容好坏,多多益善。POD 出版社固然可与作者分摊销售利润,但这类未经挑选的著作,真能销售的数量少之又少,出版社并不尽力推销。
但 POD 出版社也多会提供推销服务,只要作者支付额外费用,出版的书就会放到各大网站书店、甚至印刷成书放到实体书店促销。但实际情况并非不乐观,POD 出版已被贴质量不佳、参差不齐的卷标,网络书店亮相有如橱窗,用途有限,各大实体书店更不愿意摆出 POD 的著作,甚至书评、媒体也很少评估报导这类书籍。这好比有一所「容易大学」,谁都能进来念,课程非常容易,只要缴学费就能拿到毕业文凭。POD 出版的著作,就好像是「容易大学」的毕业生。
几年以前,Xlibris 庆祝支付一百万美元的版税给他们的 POD 作者,因为在一年以内出版了七千本书,销售了三十万本,听起来似乎诱人,但仔细一算,每本书的作者平均仅分得 149 美元。再把整个流程合到一起,数字印刷的零售价格高过五成,使的销售不易,加上编辑制作的草率,甚至劣质的内容,构成一幅不怎么美丽的图画。底线是:要成为一个获利的作家,就别依靠 POD 的出版方式。
以上的分析评论,说明了网络出版的一种现象,POD 不过是工具,只是用在不太恰当的地方。POD 多与数字印刷连在一起,其实传统印刷照样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作为 POD 的工具,印刷技术无论传统与数字,都已成熟,就看怎么运用。记得有一位业界朋友说过,网络有如快餐、而印刷则为精致美食,两种食物各有风味。以 POD 为名的出版,也发挥了不少功能,只要认定这是快餐、不当作美食就行了(那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