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教材边栏处的知识和资料卡
文/摄 本报记者 吕晓艳
高考前这段时间,生物学科应该怎样备考?考场应该采取哪些技巧?据哈师大附中高三生物教师王昆介绍,他们学校的考生目前进入看教材阶段。目前看教材是关键,因为许多考生拿到试题后对题干的背景不熟悉。其实这些背景材料多出自教材中的引言、课后习题,以及教材边栏处的一些知识、资料卡。考生应注意这些知识点,高考题的背景材料也是从这些资料中选取,应该仔细看。目前,考生在看教材时应该把知识形成网络,生物教材的编排与语文教材有些类似,完全可以用复习语文的思维方式备战生物学科,这段时间考生也不要再大量做题了,保证一周两套理综试题即可,有时间还可以回顾错题,尤其是在模拟考试中用红笔改过的知识。王昆老师重点给出五个考场攻略。
纵览试卷 做好答题布局
许多考生拿到理综试卷之后,生物选择往往在第一页,所以开始偷偷答题,其实这是答题的大忌。这时应该浏览试卷,首先看看选择考了哪些内容,确定好生物选修是答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还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同时,非选择题经常包括的有光合呼吸、遗传、稳态调节、生态的题目,比较一下它们的难易程度,决定好答题顺序,毕竟高考时我们仅仅得分是不够的,还得讲求答题顺序和策略,才能运筹帷幄多得分。
根据一般试卷的难易程度分布情况,建议学生的答题顺序为:先是选择,然后是选修,其次是生态、稳态调节、光合呼吸,很后是遗传。常规情况下,遗传题往往只有四分是很难的,可以放到很后,其他遗传题目完全可以通过题干分析而得分。
答题由易到难
说高考是在考知识,其实更是在考心理,在理科综合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很多考生在答题的时候经常是遇到一个难题之后由于冥思苦想未果而导致后面的题都答不进去。所以发下试卷之后浏览的必要性再次体现出来,因为一个人很理想的答题状态就是由易入难。
此外,还有些同学生物学科的基础较为薄弱,可以适当的有所取舍,比如,遗传题中大概有四分比较难,可以舍弃,为其他题目、其他学科争取更多的时间。
选择题易丢分 提倡读两遍题
一些考生盲目的认为生物选择简单,不会认真审题造成了6分的丢失。考生要首先要看清题目的条件。例如,题干中经常设计这样的题目范围:考察原核生物,如蓝藻的光合与呼吸,这时候没有线粒体、叶绿体这样的细胞器,但是题目选项中会出现与之相关的细胞器描述。
再例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产乳酸等等。像这样平时需要积累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及时反应在头脑中的话,可以通过两遍读题来补救。
利用教材上的术语答题
规范答题就是利用教材上的术语答题。在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粗黑体字的结论性、概念性话语,加强这些的记忆可以使我们的答案万无一失。例如,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有: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很有意义的部分;生态农业的优点:废物资源化;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光合作用面积、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项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仅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图解。
这些知识点在非选择题中出现较多的一部分知识点,考生在回归教材时多注意一些,尤其是在必修三的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复习上。
切忌思维定式
高三学生经过大量的习题训练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在高考考场上如果遇到原来做过的类似题,切不可得意忘形,此时我们更要谨慎读题,这很有可能题干条件和原来不一致,这也是高三学生容易犯的失误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