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体书店现状令人堪忧 利润微薄
英语周报资料图(来源网络) 记者12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有关部门对媒体关于“《英语周报》未在黄冈市备案涉嫌非法出版”的报道高度重视,正在积极核查相关情况。 目前,教育部正在开展的具体核查内容包括,要求湖北省教育部门核实情况,提交报告;请有关主管部门核实查处有关教辅材料涉嫌非法出版问题;要求《英语周报》的主管和主办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核实有关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悉,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等四部门已于今年2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针对此次媒体报道的《英语周报》涉嫌非法出版一事,教育部再次重申: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黄牌专业: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 绿牌专业: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
|
|
在书店内看书的顾客
在店内挑选书籍的学生
为了迎接暑假,书店正在搞图书特价销售。
东方圣城网讯 (见习记者 李姣 实习生 刘丽)现在已是网络时代,网上书店、电子书等对实体书店的生存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一些市民感觉到身边的书店越来越少,想找一个像样的书店似乎是越来越难了。甚至有人断言,在未来几年内,80%-85%的实体书店将会倒闭。为此,记者走访了市区内的一些书店,实地了解我市实体书店的生存现状。
经营书店十五年,读者口味难琢磨
市区浣笔泉路上座落着一间十几平米的小书店,店内四周书架上堆满了社科、文学、儿童等各类图书,店中间摆放着各类杂志,类目齐全。据店老板方姐介绍,书的品种不全不好卖,要想卖得好就得涉及的广,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经营这个书店我感到很吃力,摸不清买书人的口味,找不到方向,只能是勉强维持混口饭吃。”老板方姐告诉记者,从1997年开始她便扯起摊子卖书,到现在已有15个年头了,可从2008年开始,生意越来越不好干了。
据方姐分析,影响店里生意的主要原因还是电子阅读的冲击,网络上庞大的信息量,让很多人放弃了到实体书店买书。另外一个原因是图书的定价一年比一年高,虽然现在每本书都有8.5至9折的优惠,但还是有很多人偷偷记下书名去网上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方姐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本畅销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在当当网的售价是13.6元,相当于原价的5.4折,方姐说这个价格她进都进不来。“现在不仅我们这些小书店难做,大书店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些小型的出版社都渐渐消失了。”方姐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她主要做学生市场,所以店内图书偏重于青春文学类作品。可现在这类作品市场太混乱,每天都会有新的作者带着新的作品进入市场,读者也变得异常挑剔起来。“一些经常读这类书的学生告诉我,有的作者写的东西很没内涵,看过一本就不想再看了。”当阅读逐渐走向快餐化、大量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进入市场,读者能够吸收的东西越来越少,购买的欲望也会渐渐降低。
不是热销就是滞销,教辅类图书分化严重
“学生中午晚上放学的时候,还有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是我们店里很忙的时候,但一到节假日和寒暑假,店里生意就会一落千丈,一天也见不到几个顾客。”育才中学对面的一家小书店的店长告诉记者,现在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学校一般都有统一订购的教辅材料,导致这类书籍并没有往年那么热销。
正在店内挑选图书的小张告诉记者,在育才读高一的她平时很爱看些古典名著,每月都会规定自己读一本书。即便如此,她却很少购买图书,更多的情况是来逛书店时翻阅一下。
记者在这间小书店里看到,有很多学生在翻看教辅类图书和青春文学类图书,不过真正购买的却没有几个人。店长告诉记者,只看不买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学生零花钱不够用来买书,就经常来店里蹭书看。“学生来看书的多,来偷书的也不少,我们抓住了把书拿回来也就算了,这些学生也都是因为喜欢读书才会这样,比起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在采访中,记者还从前来购书的家长口中了解到:现在购书较之前少了盲目性和从众心理,更多的是强调实用,因此不少人是等开学后在老师的推荐下购买,也许新学期教辅书的热销会在秋季开学后出现。
连锁书店高折扣低利润,库存、损耗“伤不起”
连锁书店亚龙书城的老板崔亚龙告诉记者,他从1998年就开始做图书,目前名下有五家书店,主要以出售儿童、青少年读物以及畅销书为主。说起书店的生意,他直言“累啊”,虽然“今年比去年稍微好点”,但是“很近三年,生意差得很,利润很低”。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不同了,做什么得吆喝什么。市场竞争异常残酷的今天,品牌营销已成为了企业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了。对此,崔亚龙表示,书店每年会搞2至3次的大型活动,其间也会不间断地搞一些小型活动。他告诉记者,他们经常跟各个学校和单位搞活动,凡是有大型活动都会参与,时常组织现场捐赠,借此宣传企业形象。另外,亚龙书城位于运河城的一家分店,每周末都会举办亲子故事会,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讲解。据悉,他们还将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即只要书能保证七成新,就可以抵两块钱,再买一本新书,然后书店以学生的名义将旧书捐赠给贫困学生,代他们将爱心传递下去。除此之外,书店也在尝试多元化经营,其中一家分店里,开设了咖啡区、儿童阅读体验区,目的是提高书店的服务性。
说起当下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崔亚龙认为,网络冲击只是一小部分,主要原因还是“读书氛围太差,现在肯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他认为当下的读书环境很不好,“看看各个饭店,哪怕是地摊,人都爆满”,甚至很多家长的引导也有问题,“有些家长就会斥责孩子‘买那干嘛,没用’,但是买衣服一点都不含糊”。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远远低于周边的日韩国家,仅为日本国民年阅读量的九分之一。
据了解,这家书店走的是“高档平价”路线,严把进货关,店里的书全部都是正版书。“现在出版社给的折扣又很低”,而且进门就打八折,会员打七五折,“价格已与网上相差不多,利润点很低”。另外,加上库存和损耗,还有偷书的,让书商们直呼“伤不起”。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人们读书越来越倾向于“功利性和实用性”,而社科类、文学名著、传统经典等书籍备受冷落。记者走进亚龙书城的一家分店,一进门就是幼儿、漫画类书籍,成人的图书被摆放在店铺很里面,“法律、收藏类的书,一个月卖不了几本,这么大个书店,没有还不行。”崔亚龙无奈地对记者说。
听到这么多关于市场不好的抱怨,当记者问他未来是如何规划时,崔亚龙却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如果济宁剩下很后一家书店,那一定是我的”。他认为,实体书店相比于网络书店还是有优势的,首先质量能保证,“在网上买书,只是通过一点介绍,如果买的不合适了,还要退货,远不如在实体书店方便”。另外,很多人还是崇尚“手摸到书的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