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创新与责任没有边界
致力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IBM公司以及全体员工的时代责任和社会义务。
从1968年作为数据中心服务部门的程序培训生加入IBM,周伟焜这个出生于中国湖南的人用四十年的时间见证了IBM的成长。自2007年初卸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之后,周伟焜并没有实现“要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的愿望,而是以大中华区董事长的身份开始了更加忙碌的“责任”之旅。
周伟焜初到IBM公司时,IBM在香港的用户很少也不引人注意,而现在IBM在全球的影响力备受关注,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据国外媒体报道,Computerworld(计算机世界)网站日前评出了过去40年影响很深远的10款IT产品,IBM是唯一一个在前十位中占据了两席的公司。现在IBM正在致力于将这种创新能力更多地植入教育领域,让更多的人分享创造力的神奇与美妙。
《财经时报》:现代企业社会责任(CSR)思潮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而IBM在推进CSR方面,可以说经历了好几代人的努力,也做过几次策略上的调整,如今IBM将哪些领域作为工作的重点?
周伟焜:今天,企业公民责任已经成为IBM全球的发展战略之一,IBM落实这个战略的方式不仅多样,而且相当振奋人心:有一些是关于发明新科技,有一些是关于新业务或社会模式,还有一些专注于组织文化与管理系统,更有一些与公共政策相关。
我们不仅运用领先的科技原创力、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整体优势,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和推动全球的社会生产力做出努力,而且将IBM自身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融入到整个地球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中,与各种社会体系进行多层次的、广泛的创新协作,包括与加速整合的世界上数亿人民共同打造的全球协作。
《财经时报》:说到全球协作,IBM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叫做“全球网格大同盟”,不仅体现了这种协作精神,更在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方面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创新。
周伟焜: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个人计算机中,大多数的使用时间不到5%,为了充分调动并利用全球闲置的计算力,IBM公众事业合作部推出了这个项目,通过建立一个稳定而灵活的计算网格,向研究人员提供免费的计算力资源以解决困惑人类的各种问题。
《财经时报》:听起来非常有趣,但它是如何实现的呢?
周伟焜:项目参与者只要下载安装一个免费的软件到自己的电脑,当电脑闲置时,它将从“全球网格大同盟”项目的服务器上自动获取所需计算的任务,并根据指令行事,等运算结果反馈到服务器上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计算工作。目前通过该虚拟网格资源受益的运算任务包括对人类蛋白质折叠模型的研究、对 HIV病毒及艾滋病治疗方法的研究、寻找治疗登革热药物等。
《财经时报》:这也正好体现了IBM“创新、协作和全球化”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三大主题?
周伟焜:在日趋“扁平”的世界里,企业与外界的接触面逐步扩大,协作的意义也越发深远。譬如IBM邀请各界思想领袖和重要人士参加“全球创新展望”年会,希望籍此帮助企业尽公民责任。
2006年7月,IBM组织全球33万名员工与商业伙伴、客户及员工家属共同参与有关创新的在线脑力激荡,很终脱颖而出10项令人振奋的新计划;而且以IBM一贯秉承的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三大核心价值观而非以流程或组织层级来进行管理的新模式,更激励了员工的自主行动与创新协作。
《财经时报》:IBM的这种“集体智慧”的确很有成效,那么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哪些工作是您认为很重要的?
周伟焜:作为一家深植于中国的全球企业,我们不仅将IBM全球在社会责任方面的“集体智慧”引进来,而且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将IBM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IBM非常愿意将全球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领先策略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进行适合于中国特色的探索、实践和创新。
教育是IBM作为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公民很重视的公益项目,我们承诺履行对中国教育的真诚奉献,不论是帮助儿童或成人。
《财经时报》:据说,在IBM公司的大厦上篆刻着一句座右铭——“教育是没有饱和点的”,为什么IBM会如此强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周伟焜:我认为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讲,教育是很重要的领域。IBM的历史是计算机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今天的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和时代进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但从来没有像今天科技如此直接地带动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所以缩小数字鸿沟、以很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为社会谋利益,尤其是致力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IBM公司以及全体员工献身全球公益事业的时代责任和社会义务。
我们大部分的资源、资金都放在这个领域。我们跟高校的合作可以追随到1984年,到现在为止我们跟中国50多家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了十几万师生,对中国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进步以及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连续五年得到“中国大学生很佳雇主”称号。
到2006年为止,IBM对中国非营利性的学前教育机构捐赠了儿童电脑和配备教室的软件,这项工作遍布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内蒙古、西藏等边远地区。总体来讲我们给中国社会捐赠了超过10亿的计算机、软件。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IBM将在50所高校开设“服务科学”相关的课程,课程的对象是硕士和博士,这标志着IBM跟中国教育界合作培养21世纪全球化经济所需人才的创新协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财经时报》:IBM承诺要成为中国国家资产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什么?
周伟焜:IBM从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当时的总裁郭士纳在拜会中国领导人时承诺,IBM要把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技术带到中国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一点实在的贡献,并深信不久的将来,“IBMCHINA”(IBM·中国)要变成“CHINAIBM”(中国的IBM)。因此自觉承担生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责任,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技术和就业机会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从IBM把信息技术带入中国之日起,我们就陆续与政府、教育界、行业组织以及医疗保健、运输等各种产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特别在今年五月,IBM将全球斥资10亿美元启动的“绿色创新工程”带到中国,通过在能效提高方面的经验、实践、很新研发成果和解决方案的引进,响应并推动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为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的,在2006到2010年期间,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做出脚踏实地的贡献。我们希望在未来把更多的科技和服务模式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合,帮助企业实现创新,更有利的支持中国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
《财经时报》:就像你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支持北京奥运会一样?
周伟焜:是的。IBM很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就是2006年6月IBM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发布开展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合作项目,它把当今世界上很前沿的虚拟数字化的科技成就与很古老的中华文明瑰宝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一种实时在线,前所未有的全新互动参观体验,这个项目将作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别献礼。这种互动的、三维虚拟文化空间是一个史无先例的创意,将给热爱中国文化的全世界人民无与伦比的全新体验,也为宏扬人类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