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三重三轻三多三少: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生理轻心理;往往是抱怨的多,鼓励的少;说教的多,身教的少;教书的多,育人的少。这样造成了学校教育的畸型发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导致三个不适应:即教育工作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克服以上弊端,笔者认为在中小学中实施能行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什么是能行教育,能行教育倡导者董诗明这样认为, 顾名思义,“能”就是坚持和谐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遵循教育规律,顺应人的本能;“行”就是强调教育者身体力行,引导学生自主践行,不断提高。能行就是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我能行。能行教育,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信心,诱发学生志趣,催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很大化发展的教育。
1、坚信能行
能行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我能我行”。在教师中灌输能行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人人都可能成功。在教育工作中,确实做到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学生中开展能行教育,把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激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积极热情,使学生更加坚定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信心。
2、立德重能
能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立德重能。 能行教育强调的德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言行要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能”是指人的智慧和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智慧是能力,是工具。当前特别是对学生加强爱心教育、诚信教育,孝心教育、养成教育。就能力来说,主要是培养孩子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能行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增强学生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健康成长。
3、尊重信任
能行教育核心要素是尊重信任。 尊重学生就要理解学生 , 真诚对待学生,做到真实、真心、真情,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 ,决不能讽刺、挖苦和体罚学生。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现,信任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道门。教师要尊重学生更要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多给他们为自己做事、做主的机会。要信任学生还要正确对待问题生,不要随便猜疑学生,特别是正确对待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情感间题。
4、顺应自然
能行教育的首要原则是顺应自然。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能,一切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性,既要做到按照学生一般的发展规律施教,又要照顾到不同学生以及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充分的发展。
5、积极评价
能行教育的重要策略是积极评价。积极评价就是教育工作者通过语言、情感和适当的教育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潜藏的积极因素得到有效强化。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关键是教师以什么样的观念去认识看待他们,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特点,接纳他们的缺点,欣赏他们的亮点。要恰如其分的表扬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学会及时表扬,适时表扬,多样表扬。特别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和心灵语言。我们只要对学生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苛求,就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喜悦。
6、自主践行
能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自主践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学习的内容把给学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做到的要尽量让学生做。多给予学生主动参与表现的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充分体验自我价值,树立信心,感到“我能行”。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我们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7、合作探究
能行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合作探究。(1)以民主为前提。关键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2)以互动为核心。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与和谐合作的互动过程,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多种和多方向的相互作用方式,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让师生合作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3)以问题为中心。很根本的是教师要转变观点,力戒满堂灌的做法,使教学内容问题化。要引导学生增强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要求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善问;及时总结评价,使学生乐问。(4)以创新为根本。 第一、激发求知兴趣。第二、展开“幻想”的翅膀。第三、拓宽知识领域。第四、鼓励探索求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