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永:体制内教育不参与在线教育将严重阻碍其发展
5月22日,“2014中国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图为CC视频副总裁董世永发表题为“在线教育的隐形翅膀”的主题演讲。中国经济网 何彦军/摄
董世用认为,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发展良好,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将依旧火热,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国家政策开放;IT巨头纷纷介入在线教育市场;资本的疯狂的入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下午好!
上午大家听了很多专家、很多领导对国家政策,关于在线教育大的方向,未来的走势方面的解读。我相信下午更多的会牵扯到实际工作中要落地的问题和我们在线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我今天跟大家讨论的题目是“在线教育的隐形翅膀”,什么叫隐形翅膀,看下面的PPT。
先从宏观上简单看一下,刚才祖腾老师也从更细致、更详细的,比如说学生的年龄段,市场上细化的环节上做了一些分析。我们看一下从2008年到2017年全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这是根据第三方的统计得到的数据。每年的增长率是固定的,2014年预测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的水平,2017年可能在1500亿。
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在逐年上升,这里面统计的标准指的是至少一次使用过在线教育来学习的客户。刚才看到祖老师更详细的分析,从用户的年龄段,每年通过在线教育来学习的人数的增长是非常好的趋势。接下来2014年在线教育依然很火,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一下:
第一,国家政策的逐步开放。上午演讲过程中,张总提到了其实通过对现有的国家对在线教育的解读,2014年1月8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在线教育审批权限的下放,包括总书记的几点指示,我觉得有他们的撑腰我们做在线教育可能底气会更足。
第二,IT巨头纷纷进入市场,国内的BAT、新浪、网易、京东也上线了在线教育的频道,国外的Google、亚马逊,他们不管是自己做在线教育,或者是投资、收购在线教育的公司,他们都在纷纷布局在线教育市场。
第三,资本的疯狂入场。为什么用“疯狂”这两个字,大家可以看一看下面的几个数据:在2012年的时候有1700万美元,2013年全年大概是2个投资案例,总规模达到1.97亿美元,到了2014年4月底,目前投入到在线教育超过3亿美元。也就是说,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任何市场资本的增长离不开大佬们坚强的后盾支持。
第四,CC视频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从在线客户数量的增长和使用流量的成倍增加,我们也能够看得到2014年在线教育这样一个火爆的趋势。
通过这几年对在线教育的关注和切身的投入,包括跟业内一些资深的从业者或者机构的合伙人做一些探讨,在线教育不仅仅需要的是资金的支持,可能还需要从另外几个方面深入的看一看。
一是大家在说的培养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做教育,
二是开展顶层设计,什么叫顶层设计?一会儿我再展开跟大家说。
三是建立一套标准规范,在线的市场很大,也很火,会有很多人纷纷介入,会形成无序的局面。
四是明确在线教育的运营模式。
培养互联网思维。很近互联网思维非常流行,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用互联网方式去颠覆或者改变传统行业的很多做法,在互联网行业很重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从在线教育这块儿来看,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刚才祖腾老师详细说了为什么要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从大数据的角度来分析,把原来的填鸭式教育变成柔性化教育、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帮助他来量身订做适合的方案。既然说到在线教育是以很终的结果和提分,能不能过关、考证为标准,怎么能让他尽快的达到他的目标是我们很终的目的。
第二是开放,首先看到学校的开放,就是我们在以围墙界限圈定这是北大的资源,这是清华的资源,那是人大的,在线这可以突破这样的方式。第二是教师的开放,教师不只是来自正规院校的老师,我们通过网络、构建这种知识体系,都可以达到教师的开放、知识的开放,知识是由老师来奉献。
开展顶层设计的理念。在线教育的表现,我们看到在体制外由于资本的推动,热火朝天,大家干得不亦乐乎,在座都是相关的行业机构,很多体制内的企业都是不温不火,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参与MOOC和网校建设。中午吃饭的时候,跟很多的嘉宾交流,实际上在中国这样一个现实社会当中,更多的教育资源还存在在体制内,不管是老师资源,还是市场规模,如果体制内的这些学校、老师不参与进来,可能对于我们推动在线教育的快速成长或者叫爆发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
怎么能更快地让公立学校参与进来?我们推进在线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有一个从上到下的原则和标准,鼓励和引导公立学校积极地参与进来,因为他们的力量才是很大的,那么大的一个市场里面,体制内的会占一大半。包括明确在线教育课程学习成果跨校互认、学位挂钩、社会认可程度、收费标准、指导教师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完成角色转变。
建立标准规范。任何一个行业快速成长和替代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一套标准规范来指导。我们想,在中国的体制内能够尽早制定在线教育课程,考试等方面的标准规范,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大家各自为战,封闭在自己的小围墙内。促进信息共享,打通传统教育数据和在线教育数据,这样两个数据的结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大数据,为实现教育大数据奠定基础,通过标准规范的建立,可以不断优化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在线教育产业良性、有序、快速发展。
明确运营模式。在国外很多运营模式是明确的,你要说是公益就是公益,你要说市场化运营就是市场化,在国内很多不规范的机构为什么参与的程度热情不高,很多时候完全是被动的参与。因为我们要明确在线教育是公益免费的提供,还是靠课程收费来达到他们想要盈利的目的?是通过消费机构来运营,还是专门组建一个市场化的公司进行运营?在这方面,国内有名的高校应该尝试这种转型和转变。如何引入外界资本?高校体制内靠的更多的是财政拨款,他们需不需要资本市场资金的推动来支持他们的运营。如何实现资源共享?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和所有从事在线教育行业的机构和人士关注。比如说有了运营模式的保障,顶层机构设计的指引,框架标准的设计,这样的情况下在线教育才能像我们想的那样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这时候再去看在线教育什么时候能爆发,春天什么时候能到来更有借鉴意义。
按照教育的产业链来分的话,CC视频是一家什么公司?是一家做视频的公司吗?我们不是一家视频公司,我们是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视频的公司。按照产业链切分,可以分成三块儿:一个是内容提供商;二是技术提供商;三是平台提供商。国外前一段非常火的专门为在线教育提供设备的服务商刚刚IPO。在线教育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教学资料和辅助教学工具等类产品,技术提供商是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规模为企业设计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平台提供商则旨在为内容提供商和终端用户之间提供终结平台,并以线上机构为主。
CC视频的定位:CC视频是在线教育技术服务商的代表,为降低视频使用技术的门槛,十年来一直专注于视频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服务,属于一家互联网服务型的公司,互联网服务型企业的特征。我们一直比较关注,在圈内很多人提起来知道CC做的事情。
对于互联网服务型企业,我总结了几个特征。第一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这跟大家所说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是相通的;第二是提供服务而不销售产品;第三我们与客户共生共赢为经营目标,很多时候我们业务的好坏和公司的成长跟共户的业务的好坏和客户的成长速度息息相关;第四互联网公司平台要保持持续的创新和迭代,有新的技术,行业里新的趋势一定要及时的跟上;第五与客户业务的深度融合,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我们就来帮客户量身订做这样的解决方案,帮助他的业务成长;第六,以超出用户预期为服务目标。这几点是我对互联网服务型企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理解。
CC视频的典型客户: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划分。在培训里面语言非常是很重的一块儿,国内从新东方到沪江网、新航道等等,每一个职业代表都有好几家。职业培训我们所熟悉的华图网校、万学、万国等这些都是做职业培训的。第三块儿是互联网用户,大家非常熟悉的亚马逊、唱吧、大街网、蘑菇街、大麦等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亚马逊,亚马逊是全球很大的互联网用户,但是自己并没有做视频这块儿技术,而是选择了CC做服务商,这一点就证明不是你有钱,你的服务强就能把什么都做好,他选择CC恰恰是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包括我们很熟悉的企业内练里面,大家熟悉的海底捞、18路汽车、迪卡侬、HSBC。现在比较火的大学,在高校里面像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也是国内目前做的比较靠前的一家企业,包括北航、Wisedu这样的一些客户,在各行各业你可以看到他们在这个平台上的运营情况。
我们每年服务的学员会超过8000万,很多的数据从我们的后台上都可以看到。CC视频如何更好的为在线教育服务?既然说到了在线教育的“隐形翅膀”,怎么样帮助它更快的腾飞?首先看一下我们的产品云平台,就是说把内容提供出来,从发布到转码到存储、加速、加密、管理、播放、统计等等都有一个闭环,由CC来帮你完成。里面有很多的增值服务,或者叫更细化的个性化服务,比如说自定义转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转成高清、电影的清晰度,可以根据你自己课程的需要转成多倍数播放,这个老师讲话的速度很快,你怎么能让他慢下来呢?你一个人跟他说他不一定听,两个人跟他说也不一定听,但是你有多倍数播放,你换0.5的倍数,他的速度就慢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