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加法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4月21日,省委书记徐守盛主持召开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加快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否就是各行各业和互联网“加”起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加”什么?怎么“加”?近日,来自省内高校、社科界的专家学者接受记者采访,阐述了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记者:应该说,现在互联网已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比如网购、网银、网上订票等。但把“互联网+”作为一项发展计划提出来,显然不只是互联网改变人们日常生活这么简单。在您看来,这个“互联网+”计划指的是什么?
何六生:“互联网+”,是以互联网连接一切的通俗表达。从产业融合角度看,“互联网+”的价值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改造,以构建“平台(互联网)+内容(传统产业/行业)”新模式。其优势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环节,从而实现供需重构、资源重配、效率重建。传统产业植于互联网后,使信息/数据在工业社会中压抑的潜力释放出来,转化成巨大生产力,这就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2015年“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杨振闻:的确,互联网在日常消费领域给人带来了极大方便,但“互联网+”计划显然不是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而是要从原来主要局限于消费领域逐渐延伸渗透到生产领域中去,要与农业、工业等传统行业实现结合,就是说,“互联网+”所强调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联姻”,实现深度融合,用互联网理念改造生产过程,实现产业协同和优化升级,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很终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增强人们生活幸福感。
刘建江:“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0余年来,互联网很先只是作为一个简单技术工具,其后成为一个营销渠道,再后来演变为一个基础设施,直到今天互联网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经济体系。首先,“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使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消费成为常态。其次,“互联网+”正在引发社会深层次的变革。一是促进公司治理模式变革,加快公司治理向“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发展。二是促进国家治理模式变革,借助互联网构建电子政府、智慧政府,凸显国家治理的智能性、精准性和战略性。在个人生活层面,网购、网银与网上订票等现象凸显了互联网已显著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因此,“互联网+”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互联网+”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和孕育作用,推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做“互联网+”的加法,关键在“加”特色
记者:显然,这一计划实施将对很多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传统行业。那么,对于湖南,尤其是对于长沙,在未来的发展中,您认为我们“加”什么比较好?怎样做好这个“加法”?
何六生:从产业视角看,首先是“加”传统产业。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完全改变传统行业的效率和能力,使企业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革命。当前,长沙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融合,一方面要优先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真正做强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壮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怎么“加”?一是要破除“两个不适应”。首先是旧有工业化体制机制及管理方式与互联网思维的“不相适应”,其次是互联网平台企业供给能力与传统企业信息需求的“不相适应”。一方面,企业需要培养互联网思维,企业互联网化是渐进的,也是可以单点突破的。在创新与浮躁并存的时代,企业更需要定力和专注,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另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融合,参照高校设立“交叉学科”的模式,探索具有长沙特色的“互联网+产业链”交叉模式。二是要政府带头示范。要以“互联网+”的思维创新政府管理,以数字化政务平台建设为核心,推进互联网在交通、教育、社区以及公共事业缴费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长沙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刘建江:一是加快运用互联网技术对轻资产行业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商品或服务(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二是利用“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比如,要借助互联网对钢铁冶金、有色、建材等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我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融合,促进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湖南产品向湖南品牌提升。三是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我省是农业大省,“互联网+”农业可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四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困局。
杨振闻:首先是要发挥特色。“互联网+”要紧密结合我省产业布局及发展规模的实际加以推进。比如,浏阳烟花、醴陵陶瓷、湖南新闻传媒等特色产业在全国享有盛名,要促进其互联网深度融合,更好走向世界。
其次是要找准突破口。以“互联网+民生”为例,长沙不妨以打造智慧城市为突破口,既要引进信息技术战略投资者,确定长沙打造智慧城市的具体行动纲领,更要整合长沙各部门各单位资源上线城市服务,实现“人与公共服务”的全面线上连接,以信息技术直接服务于市民群众。
提速“互联网+”计划要打好组合拳
记者:实施“互联网+”计划,已经不缺政策层面的部署和安排。但真正落实到地,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不容易。您对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有何建议?
刘建江:一是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进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加快推动电子政府向智慧政府转变。二是推进智慧民生工程。以智能互联思维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智能互联化;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打造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社区家庭、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消费娱乐等云应用服务。三是要简政放权,推进“3+2”的商业模式。“3”就是实施清单管理,打造能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就是“互联网+”;“2”就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设。
何六生:首先,加强政策引导。政府要尽快出台“互联网+产业链”配套与融合发展的支持意见或扶持细则,遴选一批影响长沙新一轮发展、并有条件形成“互联网+”产业融合的目录,在放宽市场准入、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为“互联网+”计划营造良好政策和法治环境。其次,加快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技术的开发和设备的采购。大力提升新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互联网+”才能获得动力源(600405,股吧)泉和安全保障。再次,培养和引进“互联网+”计划的专业人才,紧抓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新机遇,推动长沙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杨振闻:要善于利用湖南在信息技术、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不仅在国内一流,而且在国际也是一流的。我们要依托这一优势,建好湖南省大数据中心,稳步推进湖南大数据应用服务产业。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做好“互联网+”,就要利用示范区的有利条件,着力发展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推动“互联网+”计划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