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互联网+”新兴行业亟待资质管理
《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年来,一些传统行业纷纷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衍生出次生行业。这些新兴行业大多已经成型,却没有相关的资质,在为民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难题。15-10-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山东的王先生通过湖南华夏商品交易中心下属会员单位购买了所谓“华夏油”原油产品,王先生经过调查发现,这家交易中心并没有原油销售资质。华夏交易中心解释称,他们使用的是自家化工产品交易资质。
王先生:我们是按照交易所注册的,可能原油产品也是新上的品种,我们这边的营业执照也会增加营业品种。
而此前,商务部明确,任何从事原油、成品油进出口、批发、仓储、零售的企业,都必须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质条件。商务部尚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
与违规变动资质、混淆资质不同的是,互联网月租车行业与P2P网贷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前不久,滴滴快的刚刚在上海拿到了全国第一张专车运营牌照,为相关企业运营资质的获取开创了先河。更早搭上互联网的金融行业,目前却依然在摸索。地标金融总裁刘侠风说,在目前的网络借贷行业,国家仍然没有公布资质门槛和准入条件,这让那些成熟的企业,做得不踏实。
刘侠风:监管没出来,就不知道谁有资质谁没资质对不对,因为你在创新的时候,会有所突破,等做大了再整改,也会有麻烦,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
对于新兴市场出现的资质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资质管理应该随着市场进行创新。
曹和平:资质管理和资质资源的动员,是一种非常难的,影响着我们国家GDP增长和新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问题,不能硬把它像冰山一样按到海面底下去,出了新的内容要用新的管理。
曹和平表示,新型的企业资质管理体制,应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展动态监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