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供给 创造新需求
1月19日,松霖家居“一件极品”再推新品——极品书柜,配备的书盒可让人精准分类书籍,还能让可视的书封面随时提醒人看书。书柜一开售,立马售罄。
“一件极品”是松霖集团在“互联网+”时代对产品供给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重构。它站在用户的角度,把每种产品做到很好,只做“一件极品”,以接近成本甚至是免费的方式来卖。这种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并让产品自行传播,用户变成了公司的“粉丝”。半年多来,松霖的“粉丝”成倍增长。
松霖的转型让人看到,只有创新国内的供给,才能满足国人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让国人不用再远赴日本抢购马桶盖。
“供给侧改革”正是厦门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第一关键词。
2016年,厦门市将通过供给侧改革拓展空间,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灵活性,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厦门市政协委员、市统计局局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志红认为,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从厦门的实际来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已做得比较好,目前更要侧重降成本和“补短板”。
去年,厦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共减轻企业负担超120亿元。2016年,在落实好已出台的20条降低企业成本措施的基础上,厦门将在降低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再出台一批新措施,使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下降。同时,下大力气补齐产业平台、工业技改、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短板,切实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解决供给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是创造新的需求。
2016年乃至“十三五”,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和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生根型高新技术企业等,都是厦门在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根据预算,厦门今年仅在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方面的扶持力度就将达128亿元,将集中力量发展集成电路、LED、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石墨烯、碳化硅等未来产业。
“厦门提出供给侧改革非常及时,厦门企业的竞争力必然在未来得到提升,将长远影响厦门的发展活力。”厦门市人大代表、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认为,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今后能不能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并真抓实干。在厦门,石化和钢铁等企业被果断逐步淘汰,清理“僵尸企业”、引进优质项目在加速实施。海尔项目落户后,海沧正琢磨在海尔的 “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商业、互联网+金融”等三大板块上做文章,吸引更多板块转移到海沧。
厦门市人大代表、海沧区政务信息中心主任黄素玉认为,供给侧改革还要做好制度供给、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改革。目前,在海沧率先试点并向全市推广的“就近办 马上办”便民服务改革,正是厦门从“供给侧”对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厦门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养人”向“养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