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迈进“互联网+”时代
教育宽带互联互通、优质资源互利共享、课堂教学鲜活直观……近年来,邻水县牢固树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强化投入保障,加强应用管理,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数字资源全覆盖——
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不断提升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推进信息化,首先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功夫。近年来,邻水县紧紧围绕教育信息化要求,借助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契机,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加大电教投入,推动了电化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速度。
为了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该县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县级财政匹配、向社会和企业募集等方式,先后筹集资金近亿元。
2004年,该县投入160万元建成全省覆盖面很广的教育城域网,全县中小学实现校校通,为邻水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好了头。2010年,该县又投入1750万元,为全县学校添置学生电脑1447台,改造微机室43间,购置安装“电视+电脑”班班通设备1032套,全县80%的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享受到全国优质教育资源。
2014年以来,该县按照省政府《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全面规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积极推进”工作方针,投入6100余万元,添置学生用计算机5393台,新增录播教室24间,改造班班通教室(装备大屏智能幕触控一体机)1511间,159套“农村村小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完成安装,“一级建设、两级应用”模式的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完成升级改造。
目前,全县每百名学生计算机拥有量小学生达8台、初中生达10.7台,大屏智能幕触控一体机覆盖了每个班级,“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高速宽带互联教育城域网基本形成,全县村小实现了数字资源全覆盖,全面实现班班通和校校通;基本建成以片区所在地为中心的“精品课堂”“微课视频”等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全面建成90t的教育资源硬盘存储空间,为教育资源存储、学校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给学校提供硬件支持的同时,该县也着力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为全县学校提供软件支持。截至2015年,已为138间网络教室各配置一套数字图书馆,为1508个班级分别配置同步教学资源,基本建成教育局门户网站、学校门户网站、录播系统教育管理平台,全面完成综合信息平台升级,并新增实名上网认证系统、上网行为监控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解决了老平台不支持ie6.0以上版本的问题,师生上网全部实现一号通,全县教育信息平台用户也由原来的108户增加到2818户。同时,全县购置正版win7专业版操作系统7800多套,学生电脑、大屏幕触控一体机操作系统全部实现正版化。
加强应用管理——
教育信息装备使用效率持续提高
“十二五”以来,该县加强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和电教设施设备使用管理,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的电教装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有效发挥了教育装备对教育教改工作的推动作用。
为加强对电教设备的应用管理,该县认真落实“边推进边改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年度工作要求,细化当年工作目标任务、管理措施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