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校园之星
客服热线:010-83621612
您当前位置:首页>>AI教育资讯>>AI教育设备

“互联网+”如何助力国学教育

 


    当科技的浪潮带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国际经典的琅琅读书声变得比以往更弥足珍贵。一方面,我们为技术的手段助力国学教育的大规模推广与普及而感到欣喜,但另一方面,对国学而言,任何媒介的更替归根到底还是工具性的延展,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选择性”,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并且能够真正内化于心,才是国学教育在当下面临的很重要的任务与课题。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然而科技的进步未必与文化的进步同步,在许多学者看来,因为传统文化的断裂,许多社会问题接连出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就提到,“通过现代化手段传播经典文化、开展国学教育非常必要,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培养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再创造精神。”


    那么,在互联网手段的助力下,究竟该如何提升国学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呢?


    学者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随着市场上各种国学诵读软件的不断涌现,看起来,国学教育比往日更加繁荣,但从深层次剖析,国学教育依然面临“儿童相识却不解”的时代窘境,即看似热闹却不求甚解的尴尬。毕竟,“如果不注重深刻理解并经世致用,我们的国学到头来就是昙花一现,没有生命力。”


    “不能简单依赖技术手段,甚至被技术手段绑架,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认为,在借助互联网的在线平台上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才是国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被关注的。


    这种“内化于心”不是对知识简单地了解和掌握,而是需要将知识点与观念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水平的提高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而这些需要老师的用心,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无法实现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高周远清也说。


    更需要反思的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易造成国学工具化的问题。互联网教学使得学生面临大量的、未经筛选的读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精选读本,并且注重教学过程的体系化,都是“互联网+”对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学工作者带来的新挑战。


    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期积累,这注定国学教育也将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即使是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也不可能一日千里。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避免工具化的倾向,真正提升国学教育的有效性,迫切而重要。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