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校园之星
客服热线:010-83621612
您当前位置:首页>>AI教育资讯>>AI教育设备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像“互联网+”这样听起来既专业又时髦的词汇,因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在有的学校,手机尚属违禁品,被发现之后要没收;而有的学校,手机却可以带进课堂,当学习工具。在有的学校,老师的板书必须写在投影用的白板上;而在有的学校,学生却可以通过弹幕在PPT上交流互动。面对这近乎于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火: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就只会作茧自缚,待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却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冰:互联网授课方式“只是听说过” 


  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很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很紧密的地方了吧。”


  某校,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他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在“互联网+”时代保持一份冷静 


“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很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做好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