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校园之星
客服热线:010-83621612
您当前位置:首页>>AI教育资讯>>AI教育设备

儿童“触网”低龄化

  让正在或即将“触网”的孩子得到系统化、针对性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有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选择力,能够在规范学网、适度“触网”、科学用网中趋利避害,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14岁网络技能已全面超过父母。


  想必不少人会惊讶于儿童“触网”之早,然而,仔细想想,其实也不必惊讶,因为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不仅是家庭的标配,也是社会的“第二空气”,越来越多儿童接触网络、从中找寻属于他们的快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谁都不想落后于时代。在这个卖菜大妈们都能熟练运用微信、支付宝功能的时代,恐怕不会有哪个家长谈“网”色变,设法隔断孩子与网络的联系,更多的家庭会选择积极教孩子掌握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和上网的基本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触网”越早、用得越好,是孩子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强的表现,何况孩子还可从网上学到知识、提高心智。


  对儿童“触网”低龄化,应当正视、不抵触,不能漠视甚至放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事情也都该有个度。网络世界在色彩缤纷、充满乐趣的同时,也鱼龙混杂、暗藏风险,不少自制力稍差的成人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何况辨别力、自制力更差的孩子们?孩子视力下降、迷恋网络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信息、被网上欺诈等现实案例比比皆是。


  眼下,让孩子们有选择地浏览、使用网络,控制他们“触网”的“度”,家庭、校园和社会的监护必不可少。而在外部监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就知晓“网络有风险、上网需谨慎”,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学会自我监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网络素养教育不能是“低洼带”,甚至空白区。


  随机的零敲碎打式的灌输或劝阻,效果恐怕不理想。在儿童“触网”低龄化的新形势下,不妨让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走进学校、课堂、课本之中,即使在幼儿园、学前班阶段,都该有这种制度安排和教育“标配”。这不仅是形势和责任所需,更是社会和家庭的呼唤。让正在或即将“触网”的孩子得到系统化、针对性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有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选择力,能够在规范学网、适度“触网”、科学用网中趋利避害,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