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化应用现状
数字化建设须协调各方因素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目前,复旦大学图书馆具备了数字化的基本功能,比如学生的出入、借还书,已经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我校图书馆拥有450万册藏书,新书数据已经可以在网上查阅,比如搜索是否已被借阅,但是各院系的图书馆、资料室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功能。我馆现在已经开始筹备,计划在3年内将旧书也纳入数字化管理的范围。
在我馆购买的数据库中,中外文报纸期刊都有相关数据库的支持,可以在网上观看、下载。我们正在努力实现IP实名制,让师生在家里和校外也可以浏览。
我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经费大概占到图书采购经费的一半。这些经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订购数据库,因为文科、理科和医科的图书有很大的区别,它们需要的文献、阅读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理科的电子图书多为外版,较为昂贵,因此,这三个科目经费的分配也不同;另一个是网络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网络设施、软硬件的支持等。
我校数字图书馆在线服务的功能与大多数学校相同,包括提供网上资料,文献的传递和下载等。网络的优势就在于方便和及时,由于目前数据库更新的速度很快,我们根据文科、理科和医科的不同需求,在不同时间段的要求下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在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上,遇到的困难有很多。首先是经费的问题,有些外国期刊经常在第二年订阅的时候提高价格,有的甚至提高20%,其实,这些外版的学术期刊价格已经很昂贵了。甚至有一种网络杂志第二年要求提高100%,第三年提高200%,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选择放弃。另外,出售数据库的供货商非常喜欢捆绑式销售,比如购买数据库就要搭配购买杂志或图书,否则就提高数据库的价格,这也让我们感到很头疼。
其次,学校师生在使用这些数据库时也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对恶意下载的界定,国外的数据库提供商一般对其资源保护非常严格,一旦用户下载文件过量,数据库就被屏蔽,我们还需要和他们沟通情况,重新开通。然而,有很多教师非常需要这些资源,有的学生觉得书太贵,买不起就下载,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超量了,其实这些用户本身没有什么错误,经常性屏蔽给我们造成了不便,这也是我们准备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原因之一。
第三,国内的数据库在使用上限制不多,也比较受师生欢迎,但国内数据库在版权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盗版、侵权等,这些问题也亟需解决。
另外,在数据资源的选择上,各个学科的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考虑的角度不同,需要的内容也不同,各个年龄阶段教师的阅读习惯也存在差异,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就必须增加经费。
图书馆资源在数字化之后,需要各方共同来协调文化、版权等多种因素。比如在美国,他们的期刊、报纸数字化后,没有副本,不仅节约了空间也避免了纸张、运输等方面的浪费,更何况不少图书是看一遍就没有用的,还有一些时效性的报纸也是一样。今后图书馆肯定会向数字化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并不是说传统图书的消失,图书馆不仅提供图书借阅,还是科学研究、学习的场所,更具有传播文明和阅读乐趣的作用。(采写/章琳)
数字图书馆潜力巨大
竺海康(浙江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
早在1999年,浙江大学图书馆为适应图书馆合并运行的需要,就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Horizon,实现了五个分馆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浙江大学图书馆牵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六所重点高校共建的数字化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二期项目的建设也已拉开序幕。
在一期建设中,我们在2004年成立了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这一合作项目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Raj Reddy博士和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西蒙学院陈刘钦智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文博士共同发起,旨在建设面向教育和科研的、包含 100万册图书的数字图书馆,其中中英文书籍各50万册。该项目建设中,中方出资7000万元人民币,美方出资1000万美元,中方负责项目的确定、技术平台的建设、技术规范制定、资源建设以及中方资源和版权的购买;美方负责所需设备、软件、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以及美方资源和版权的购买。
目前,一期项目建立了16个数字资源加工中心,已经完成102万册中英文图书的数字化,网上发布资源70万册以上。初步形成了具有月加工能力1500万页、约5万册图书的数字资源加工网络,与国内16家高校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成为我国高校文献数字化的重要基地。在内容管理上,数字图书馆解决了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传递等功能的需求,技术上突破了海量资源组织、存储和服务等关键技术。有限的资源让更多人享有,数字化让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7年11月11日,中国、美国、印度、埃及等国同时向世界宣布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建成,并将部分资源向全世界开放。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增长迅速,目前已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覆盖了浙江大学所有的学科范围。这些资源包含了国内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事实数据库,具有使用权的数字信息资源总量处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且已接近国际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水平。
二期建设将朝着更大的目标进行,除了资源建设更全面、使用效率更高外,与国际合作的力度也将加大。浙江大学数字图书馆还将积极地与欧美、非洲等国家的图书馆合作,开拓更广阔的数字资源。同时,以特色资源为主体,国内的50多所高等院校也将加入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行列中。
在数字化建设中,浙江大学图书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资源建设、技术更新以及服务管理。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经费每年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去年投入为 2700万元,今年达到了3000万元,几乎是整个图书馆建设经费的一半。不久的将来,数字化图书馆藏书的数量和访问流量都将超过传统的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虽有巨大潜力,但建设过程比较艰辛。比如,目前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数字资源进行交流的难度很大,在一期建设中美方提供的资金、硬件、软件等资源也还没有完全到位,为该项目数字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由于新技术更新快,也对技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达国家有研究认为,2015年,纸质图书将不再进入图书馆,未来的图书馆将主要是数字资源为主导。中国的图书馆都很关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来的图书馆,纸质图书增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浙江大学图书馆今年定购的纸质图书相比去年已大幅度下降,现有图书馆中图书占据的空间将逐步让位于数字图书馆,让位于读者,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更有人情味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图书馆在我身边”的愿景。(采写/毛丽冰)
数字化资源将占主导地位
王刚(南开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
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在国内还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采用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 Workflows,可实现多个分馆的管理等功能,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其次,我馆在数据库资源的购买上,每年都有500万元左右的经费投入,占图书馆全年总采购费用的30%以上,其中,购买外文数据库经费超过90%;国内比较著名的数据库我馆也都已购买。第三就是我们的馆际互借服务,我馆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大多数高校馆建立了长期的资源共享关系,每年学校还投入一部分经费对此进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师生的查询、复制费用。
我们采购的数据库资源多以电子期刊、博硕士论文、重要的专业学科数据库为主,配有少量的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在线服务主要包括数据库使用导航,帮助读者如何使用数据库;我馆信息部还定期举办针对全校师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数据库的使用、规范操作和进行保护数据库知识产权的教育。
在数字化建设中,我馆比较注重经费的合理投入。由于价格问题,我馆多次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心(CALIS)合作进行国外数据库的联合采购,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使图书馆采购的数据库总量多年来保持稳定。我们还与出版商直接谈判购买数据库,如爱思唯尔公司数据库,开始对方要价300多万元,后来在我们与出版商多次沟通和各方努力下,终于将其降低到我馆与出版商都认可的价格,为学校节省了一部分经费。此外,我馆的信息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对全校师生进行数据库的定期培训,也是我们在数字化建设上的一大特色,这样有助于广大师生很快熟悉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合理使用数据库,极大地减少或杜绝恶意下载现象的出现。
在数字化的建设中,经费不足是一大难题,也是全国高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像国外的数据库一般都是购买其使用权,图书馆一旦停止付款,数据库以前的资源也将无法使用。另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数据库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日常培训工作远远跟不上数据库的发展规模,想要让广大师生真正地使用好电子数据库资源,图书馆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今后的数字化资源应该会占据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导地位,像国外大多数图书馆,一旦拥有电子文献,相应的纸质文献一般不再保留,特别是过期期刊。一位国内知名大学图书馆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图书馆的外文原版期刊订购原则是,某种期刊一旦拥有电子格式的,相应的纸质期刊就不再采购,这使得图书馆纸质期刊的购买经费和数量都下降很多,这正是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