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颠覆的是教师,而不是教育
现在人们都说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整个世界,教育也不例外。
说到互联网,我认为它对正规中小学、大学的冲击要小于对培训机构的冲击。它对培训机构的冲击在某些方面是革命性和颠覆性的,而对中小学、大学的冲击是补充性的。即使这样的话,我也依然认为,互联网颠覆教育是不太容易发生的。
举一个例子,我原来在中国是英语单词快速背诵法第一人,但是现在,新东方的词汇课已经被取消了,原因很简单,用手机APP背词汇要比在教室里被老师教着背效率更高。老师只需划好范围,告诉学生,你回去看看APP,下次来考词汇就行了。所以会有一定的颠覆性,比如说词汇课被颠覆掉了,但是他不具备全面颠覆性。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这样的言论,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能够挽救中国教育。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导。上世纪初,中国想靠坚船利炮让自己强大起来,结果甲午战争中国被打得很狼狈。
互联网作为外在技术性的东西,它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推动教育模式的改变,或者是手段的更新,但是它没法改变教育的本质。如果我们不断强调互联网能够改变中国教育,就很像清朝末期的时候谈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能够改变中国一样。中国后来能够崛起是因为社会体制的进步,而不是买了几艘船、买了几个炮。
中国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只专注于互联网是否能够改变中国教育,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在讨论互联网的时候,要讨论一个问题,中国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有一个描述——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我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来的时候,是很兴奋的。既然我们认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长久发展,既然我们认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培养我们的孩子,就必须沿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去培养。什么叫富强,什么叫平等,什么叫自由,什么叫民主,什么叫法治?24个字我们都会背,但是你教学生法治怎么教?平等怎么教?尊严怎么教?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谈互联网改变教育是舍本逐末的事情。如果一代一代人只教会了服从、听话、背诵,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未来是堪忧的。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长久发展,就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民都能够在人格平等、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中有尊严的活着,尊严是核心价值观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中小学来说,我们如何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为方针,以人格平等、独立思考、自由精神为内涵来培养真正的、积极阳光的、自律自强的、坚毅果断的学生,这是要素。
美国经过了几十年考察研究表明,任何好成绩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取得很终的成就,而那些取得了很终成就的学生,恰恰是拥有坚毅的个性,面对失败、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永不言败,能够自力自强,不管是班里第一名还是很后一名,都能够积极阳光的学生。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就是一个新的技术,它会对教育带来各种新的手段上和方法上的革命,但是他永远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其实互联网的出现,能够比当初印刷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冲击吗?所有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几乎都出现在印刷术之前,不管是老子,还是庄子,孔子,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互联网的普及像印刷术的普及一样,给人类的知识和信息带来爆炸性的增长和分享,但是它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上需要更加深刻的伟大思想这件事情的本质,互联网本身也不可能带来伟大思想,只是可以更方便地传播伟大的思想。
今天,互联网的到来,只是让我们的教育分享更加方便、更加生动而已。我喜欢互联网时代,我喜欢移动互联给教育带来的各种改变,但是我认为它颠覆不了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移动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好处有3个:
1.信息自由分享
这个信息自由分享给老师带来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就是老师必须比学生更加优先地知道各种信息来源,并且把这种信息加入到他的课程中去,而这一点,我们的老师是非常难做到的,原因是,大部分中小学老师,包括大学老师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他是一个生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人。现在我自己深有感触,尽管用电脑用得很熟悉,手机也很熟悉,但是达到那种自由地没有障碍地用各种信息工具来检索的程度,我远远不如新东方的下一代,尤其是90年以后出生的人。因为他们与生俱来就有互联网的基因,就像我与生俱来出生在农村一样,我使用任何农村工具都更加熟练。
2.知识开放没有边界
在未来我一定相信,即使住在深山老林中间的人也能够读哈佛大学,美国现在已经在讨论,能不能越过所有的大学,用美国的某个教育协会来给学生发毕业证书,这个学生不仅仅是在哈佛一个大学学的,可能经济学学的是哈佛的,历史学的是斯坦福的,课程加起来只要满分就学,中国现在不管清华和北大都在上慕课,知识的开放没边界,使他们对有兴趣的课获取变得更容易。所以在知识分享没有边界的时代,反过来对我们的教育体系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教育者如何为孩子们寻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世界上很先进的、很生动的上课内容,这是我们老师要做的。
3.大数据前提之下的精准教学
我们实际上正在做,尽管还是初级状态,但是学生上课时做作业已经是用电子设备来做了,不是手机,而是一个编码器,他只要一根据编码器按下它的编码,有多少学生做对这道题,直接就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了。我们可以在10万学生中间统计出来,多少人做对了,多少人做错了。大数据精准教学带来的好处是老师能够相对来说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班内的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的困难以及老师应该采取的措施,但是即使这样,我也认为这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为学生全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或者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靠做难题去培养,而是需要经历一个从头到尾的推演过程。
互联网+教育:对学生是自然接受的过程,对老师是洗心革面的过程。
我们读书的时候,光靠背名人名言是不可能有渊博的学识和智慧的,要想变成一个大学者,必须通读所有的书籍,哪怕有一半是废话也要读。知识有一个金字塔问题,互联网时代可能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毛病是,人们总是在关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东西,但是人们却忘了,所有这些难题,如果让学生终生能够理解,应该是从金字塔很底层的问题开始的。
我自己也做过一些实验,我儿子13岁,我发现让他做全面题目,加上难题的多次巩固,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仅仅做难题。但是不管怎么样,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毫无疑问,比如说在高考前通过智能化学习系统,能够让学生彻底地知道他的弱点在什么地方,进行不断强化性训练的话,高考分数可能能够短期内有所提高。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移动互联带来的好处就是教学手段的更新,现在可以做到立体化的手段,完整的互动,点对点知道每个学生处于什么状态等等。但这件好事对老师也提出了挑战,比学生要做得多得多。坦率地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自然接受的过程,但是对老师来说却是一个洗心革面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工具的过程。
总结我上面所有这些东西,互联网想要颠覆教育,尤其是全面颠覆教育,可以说是痴人说梦,但是互联网可以对教育进行补充、对教育的手段进行革新,到很后互联网变成教育的重要的载体。这件事情已经来到,并且必然越来越迅速,就像今天我们看电视,或者用印刷术一样,变成人类知识传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是必然的。所以我想很后总结的就是,如果我们今天还在抛开教育的本质谈互联网教育,就像是100多年前中国在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觉得教育本质问题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一,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真的需要洗心革面了。
第二,我们必须努力地融入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仅是指中国的时代,指的是世界的时代。因为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边界只是一种虚拟的主权而已,任何一个国家不融入世界都是死路一条。而融入世界,不仅仅在技术上、互联网上融入世界,还要在思想上、发展上、观念上、法律意识上融入世界,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长远的发展之道,并且中国的未来也才能长久地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