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太薄 上海第三大书城关张
本报讯(记者 王飞)11月24日,上海第三大书城龙强书城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关张停业。
占地7000平方米,品种达20万种,又位于上海中山公园地铁旁的龙之梦购物中心,地理位置如此优越,位居其中的大书城怎么说关就关?记者试图联系龙强书城的负责人,但未能如愿。与龙强书城只有一路之隔的上海书城长宁店负责人认为,龙强书城的停业在意料之中,能够坚持到今天已经很让人意外了,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么突然地宣布停业。
缺乏竞争力 黄金地段没有黄金效益
龙强书城的东家龙之梦购物中心的投资商,是上海长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了提升龙之梦购物中心的文化品位,长峰公司有意在购物中心内建一家大型书店。再加上浙江新华抛出了橄榄枝,愿意为其供货,并提供浙江新华卖场管理系统。也就是说,龙强书城既不需要承担租金压力,又有浙江新华在一般图书经营上的先进经验。于是,龙强书城在三年前开张营业。
按道理,龙强书城本该凭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在上海图书零售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而且从经营面积和品种看,它甚至已经跻身上海第三大书城,怎么很后居然关张了呢?
对此,上海当地的一些同行认为,龙强书城的关张有其必然性。他们分析,虽然处在核心商圈,龙之梦购物中心每天的客流量多达30万人次,但对于龙强书店来说,8楼明显过高。而图书本来就不是生活必需品,除了一些老读者和会员外,逛商店的游客很少会去光顾。他们甚至去龙强书城考察过,7000多平方米的店堂内,有时只有100名左右的读者,还多是看书的。而龙之梦的马路对面,就是上海书城长宁店,这个位于地上一层的新华书店对于龙强书城的压力可想而知。也就是说,龙强书城虽然处在黄金位置,却产生不了黄金效益。
一直与龙强书城有着直面竞争的上海书城长宁店也指出,虽然龙之梦购物中心有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及国际品牌的入驻,但龙之梦的高层招商一直不到位,导致龙强书城所在的8楼人气一直不旺。再加上长峰公司对图书零售管理缺乏专业经验,在卖场布置和管理上也缺乏专业水平,如分类、灯光等细节一直都饱受诟病。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龙强书城的竞争力。
另外,龙强书城只有一般图书销售,没有团购、网购和教材。而对面的长宁店却在这方面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上海博库书城企划部经理朱兵也表示,上海博库同龙强书城一样没有经营教材,但上海博库一直在大力发展团购。另外,上海博库书城还有自己的网站同步发展。因此,龙强书城的发展显然缺乏综合竞争力。
同时,一位上海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龙强书城和浙江新华合作,但是并没有真正吸收浙江新华图书零售的理念。他认为,同样有浙江新华背景的上海博库书城,地理位置没有龙强书城好,却比龙强书城发展得好,关键原因就在于上海博库书城真正地融入了周边的环境。而龙强书城似乎没有做到这一点。
无利可图 投资商转投他业
对于龙强书城的关张,其合作方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感受很为直接。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强书城的关张,很能说明的问题恰恰是图书行业利润太单薄,缺少好的零售赢利模式。如果图书零售业继续目前的状况,影响的将是整个中国的出版业。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浙江新华也是临时知道龙强书城决定停业的消息。之前龙强书城的经营并不差,没有亏损。经过三年的发展,人气也越来越旺。截止到今年10月份,龙强书城实现了1300多万元的销售额。
上海业内人士也认为,7000多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每年只有15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日平均销售只有3.5万元,这样的销售业绩跟图书行业一些好的书店相比是比较低的,更何况和其他行业比。因此,在这样的核心商圈,长峰公司放弃图书经营,转投其他行业的做法很能让人理解。
此外,今年龙之梦购物中心经营权的易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龙强的关张。据有关消息透露,2008年5月,龙之梦购物中心的物业方龙祥集团把购物中心的经营权转交给凯德商用传播公司,也就是上海著名的来福士商场的管理方。当时就有人判断,在转移经营权以后,物业方肯定会对经营不好的龙强书城进行调整,重新招商,以期获得更大的效益。因此,面临网络书店比拼价格战,盗版商屡禁不绝,以及2008年图书行业整体利润降低的情况,管理方选择,在与浙江新华合作合同即将到期之前,放弃图书销售也在情理之中。
在龙强书城决定关张之后,浙江新华曾提出以承租的方式接管龙强书城,但在租金上双方很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按照图书行业的运算成本,浙江新华能够承受的租金是2元/平方米/天,而龙之梦购物中心的经营者租给其他行业的租金则收取10元/平方米/天。对于结束这次的合作,浙江新华方面也显得很无奈。
不过,双方后期的交接工作还是很顺利的。浙江新华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峰公司主动提出愿意承担合同规定的相关责任,而浙江新华方面也正积极配合长峰在退货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