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环境下的企业转型
在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日子,企业要做的事情也分轻重缓急。第一,保住现金流是很重要的。第二,对可持续发展也要有所考虑,例如:加快产品开发。第三,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国内民企对成本一贯控制很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节省的空间了。很好能对员工、厂房、机器设备、行政费用等各方面进行评估,重新判断企业的各种费用是否合理,再做出调整。第四,要对一两年后的利润增长点有所准备,开始做一些小的投入。第五,在风险问题上,要判断主要的客户会不会出现问题,买方的要求会不会更加苛刻,环保标准会不会更加严格,所有这些风险都必须要有相应对策。
经营方式可以有或大或小的变革,基本原则是:企业不能轻易退出所在的产业,除非这个产业在当下的环境里已经基本不存在了。退出是一种转型,但在真正退出之前要追问两个问题:整个大环境是否已极其恶劣?管理层是否已没有精力再坚持?如果都是肯定答案的话,就要尽快退出。
根据德勤企业咨询的经验:企业不能贸然进入一个全新领域,除非它被逼到绝路,因为这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明智的选择是在产业链上做调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创新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转型则未必。企业增长没有以前快,不代表企业就不好。增长慢下来,是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企业应该做的是储备更多的可选择项,当市场转好就有竞争优势了。
越是在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越希望建立自有品牌,而不仅仅停留于OEM的阶段。但这首先要考虑资金能否承受。目前,企业的第一要务是生存,不要出现大的损失,投放资金要预计到很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