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校园通大会    第二届校园通大会   第三届校园通大会  校园之星官方新浪微博    校园之星总经理腾讯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校园之星
客服热线:010-83621612
您当前位置:首页>>AI教育资讯>>教育动态

金融危机 书业胜者为王?剩者为王?

金融危机已经令中国书业无法独善其身,面对寒冬:胜者为王?剩者为王?
继2008年10月,开卷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87%之后,11月开卷综合指数再次同比下降0.21%。开卷综合指数8年来首次同比下降,并且持续两个月之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认为,零售下滑势必造成渠道回款账期的进一步延长,2009年上半年,一部分出版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说:“可以肯定地说,经济危机对中国书业造成了冲击。”
一向被认为是回款表率的网络书店也发出预警信号。卓越亚马逊网络书店产品副总裁石涛告诉记者:“现在网络渠道平均账期为6个月,2009年,也许账期会延长至9个月到一年。到那个时候,出版社对销售商目前的困境会有更切身的感受。”

零售业受伤?出版社无恙?
从地区上来看,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图书零售,都出现了连续零增长。
截至2008年12月9日,广州购书中心图书销售册数为931万册,同比下滑3.2%。前不久去过深圳的谢寿光告诉记者,当地书城反映,近几个月零售下滑很厉害。
而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总编辑杨文轩透露,该公司刚刚对珠三角地区的客户完成一项调查,由于人口的内迁回流,珠三角地区图书零售开始萎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谭跃告诉记者,根据江苏新华书店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 9月、10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约15%。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金国华表示,2008年第四季度,江苏新华卖场销售受到影响,预计2009年销售增幅将放缓。上海书城2008年11月的销售同比也出现了下滑。浙江省新华书店2008年1-10月份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也从原来的20%多下降到15%。
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全国三大主要图书市场中的两个,它们销售增长放缓或者下滑,说明整个图书零售在放缓或者下滑。此外,本报记者此前了解到,京津地区和中西部省市,图书零售业也出现零增长的趋势。
图书品种上,近年来,作为图书零售市场领头羊的少儿图书,2008年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销售同比下降,此前这一市场曾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此外,受影响较严重的还包括机械、建工、计算机等图书门类。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郑重甚至表示,2009年书业“即使实现零增长,都值得庆贺”。

国有受烤?民营要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出版业的冲击不会是致命的。
安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王亚非认为,出版行业既不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也不属于外向型行业,也不是季节性、环境性、资源性控制产业,因此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会很大。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百义称,虽然出版业一直在转型,但相当程度上还是教材经济。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其需求是刚性的,因此出版业的主体不会受到经济危机太大的影响。
谭跃也认为,在大众、专业、教育三大板块中,教育板块始终有刚性的需求,而整个出版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教育出版密切相关,经济危机对整个出版业不构成实质性威胁。
此外,王亚非、杨文轩、郑重等均表示,就全国范围而言,2009年图书零售市场即使下滑,幅度也不会很大,“终究还是有人要看书的”。
尽管出版业受经济危机总体影响有限,但对具体企业而言,则甘苦自知。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国有书店有教材、教辅依托,又有物业和多年积累的基础,不会有性命之忧;国有的出版社有些属于集团,有些依托部委或者大学,不会有倒闭的风险,再不济也可以靠“卖书号”勉强维持。只是一部分民营的策划机构和发行企业会受到特别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那些资金有限、诚信不够、管理不善的民营书业企业,2009年可能是决定它们生死的关键时期。

趁机抄底?保存实力?
出版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
金国华认为,出版社应适度收缩资金链,降低经营风险,调整品种结构。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提出,少数有实力、有品牌的出版企业,不妨“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趁机进行“人才抄底”、“选题抄底”、“卖场抄底 ”,广揽优秀人才尤其是过去属于高收入行业的业外人才,整合优秀资源,为企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即实行“胜者为王”的策略。而那些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没有做好准备的出版企业,则不妨通过压缩选题、减少印数、控制发货等途径严格控制成本,在危机中保存实力,让自己活下来就是胜利,即“剩者为王”。
杨文轩则向批发商和零售商提出了“向上走、向下走、向左走、向右走”的建议。对批发商而言:向上走,成为出版代理商,共同开发区域市场,其收益来源于上游分享,而非经销差价;向下走,接受零售店的委托,集中采购;向左走,转型为专业图书分销商和直销商;向右走,成为物流配送等其他书业服务商。
对零售终端而言:向上走,打开思路办书店,扩大销售周期和范围,提供附加价值,提高重复购买力;向下走,将书店往楼上、往地下室搬,降低成本;向左走,依附超市、药店、发廊、酒店等服务终端生存;向右走,实现多元化的经营。
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奇认为,综合性出版社抗御风险的能力会更强一些。此外,国家投入4万亿元,地方政府明确投入近20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不排除一些资金直接投入出版及相关行业的可能,如加大对农家书屋工程的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拉动的行业,对图书等周边产品的需求也有增加的可能。
王亚非、周百义等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他们提醒出版业者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流向,从中寻找商业机会。

周期性危机?结构性危机?
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认为,经济危机的影响不论大小,都只是周期性的,对出版业的影响不是致命的。而产业结构性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从内容产生机制、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到行业的诚信状况,都不容乐观。结构性问题造成产业链破坏,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远大于周期性问题的影响。
石涛也指出,出版业存在品种泛滥、发货盲目等顽疾。目前中国每年出版图书20多万种,如果算上一号多书的情况,实际年出书品种数大约30万种。出版社铺货时,各个渠道全面铺满,不仅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而且常常产生图书在优质渠道断货却被不良渠道退回的扭曲现象。诸如此类问题由来已久,产业链已经难堪重负。
王亚非表示,不能以为“危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企业出现问题,不能都推给经济危机,而回避自身存在的努力不够、工作不扎实,创意不到位等问题。危机中垮掉的企业,肯定是本身存在严重问题的,即使不是今天的经济危机,碰到别的危机也同样可能垮掉。金国华认为,出版业遭遇危机“过冬”的过程就是行业洗牌的过程,强者将更强。
看来,经济危机给出版业带来寒冬的同时,势必帮助产业杀灭更多的病菌。或许,危机反而会促进出版业结构性难题的解决。

版权所有: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008号 京B2-20180669 | 工商备案[104492901] | 京ICP备12004309号-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